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前景 >> 正文 >> 正文

老年人再就业难不难老妈开启再职业第二春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2/9/29

前段时间我写了个小故事。说的是小林妈妈年纪大了却还要再出来工作做厨房阿姨的事。

原来的厨房阿姨要辞职了,去杭州给小儿子带娃。

人事部贴了半个月广告,有人来应聘过,但因工资太低都没同意过来。

这时,公司的小林带着她那看起来像50来岁的妈来应聘。

人事主管没看身份证,随便问了几个问题,让她做了几个菜,很满意。

结果一看身份证发现都60出头了。犹豫了:买不到社保啦,怎么办,很危险。

于是婉转地拒绝了小林和林妈。

但是,厨房阿姨一直招不到人。已经空窗了半个月,工人意见越来越大,人事主管没办法,跟领导商量了下,终于同意让步接受了小林妈。

在入职前,小林妈签署了一份不买保险的免责协议,就正式上班了。

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老年人再就业难不难?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职业第二春?

一.老年人再就业的现象

老了怎么办,是很多老年人,青年人担心的问题。包括我自己。

我曾不止一次跟朋友谈起这个问题。

甚至有朋友在电话里头屡次跟我提到:自己身无所长,年纪又将近老迈,老了还不知道要怎么办。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不是有社保退休金吗,担心那么多干嘛。

事实上,光靠社保退休金,有的人确实可以解决生存问题,但想要过的稍为宽松一点,却也没有更多的富余了。

我的父亲,退休前在供销社做会计,几年的时候刚退休,只有多,现在有多,生活仅够。但是一遇上家里有什么困难,想要援手的时候,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我不是主张家里有困难要父母拿退休金来援手,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70/80/90这一代,由于中国独生子女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必然要面对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同时赡养几个老人的问题。

如果老人们仅靠退休金生活,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们怎么办?老人们怎么办?

更何况,中国农村里还有那么多的老年人没有社保,没有退休金。

比如上面说到的小林妈。

小林妈的问题是典型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

1.年纪过了一般企业招收的45岁以下的标准,再就业有很多门槛跨不过去;

2.本身是农村户口,没有退休金,靠每月农村社保的多块生活,入不敷出;

3.子女生活困难,没有多余的资金赡养;

4.没有特殊的职业技能,只能走家政劳保类工作。

如果光靠社会低保和子女每月赡养,该怎么生存?

很明显小林妈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不得不在年迈的年纪,重新出来再工作再就业。

二、老年人再就业的艰难

老人再就业是老年人在退休后又重新参与社会工作以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方式。中国老人再就业的方式有:(1)参加各项社会服务性劳动和承接简易加工、整理劳动;(2)由企事业单位聘用;(3)专业技术咨询服务;(4)创办经济实体。其作用和意义在于:(1)维持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减轻社会对老年人的负担;(2)充实精神生活,延长社会生命;(3)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4)为社会解决由人口老化而造成的劳动力资源不足;(5)发挥余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可我们往往对比就会发现,在中国老年人再就业实在是太艰难了。

1.年龄限制。

很多公司和工厂都要求从业者的年纪在45岁以下。年纪越大越不好找工作。

2.受教育程度限制:

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商淘宝网正在招聘两名年龄在60岁或以上的人来评估针对中老年消费者的新产品。

阿里巴巴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在发布招聘广告的第一天,我们就收到了多份简历,申请者包括已经退休的教师、警察和公务员。”

在中国普遍为大学生教育的60/70年代的人还没有退休的当下,现行的中国老年人大部分学历并没有那么高。

3.专业程度限制;

65岁的张大爷退休后去工厂应聘做了一名晚间保安,原因无他,他之前是普通工人,没有别的特长,只能干这个。

4.亲情限制;

很多父母在退休后,会选择帮子女带孩子。一来由于自己难就业,二来由于子女需要帮轻,基本上一个孩子就把两个老人家搭进去了。

5.自我意识不强;

四川农业大学常青团队曾在成都温江区做过一些走访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欲望不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这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其次是因为他们有国家的补贴或儿女的供养,基本生活有所保障,他们的工作的欲望不强烈渴望安稳的养老生活。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老年人再就业占据了年轻人的工作空间,同时老年人各方面能力退化也没办法胜任一些工作,人老了就应该保重身体,好生修养。

相对于比邻而居的日本,我们会发现,中国的老年人就业,实在艰难得多。

就业方向狭窄——社会就业岗位符合度低,甚至不少企业因为不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拒聘老年人。

经常面临劳资纠纷问题——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

老年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正确的就业和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等等,都是限制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当下我国退休老人重新工作的方向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从事技术岗位。另一种是家政、餐饮、安保等服务行业。可以说,老年人想找份差事并非易事,还会面临不少现实障碍。

三、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

四川农业大学常青团队在成都温江区的走访调研表明:大多数老年人如果不是迫于经济压力,都不是特别愿意再次就业。但仍然会有少部分老年人渴望再就业,他们都有一些特长并且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

1.家庭经济压力

李大爷退休后四处求职不成,没办法只能去做清洁工,他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一天需要工作八个小时左右,一个月的收入大约一千多元,有时老板还会拖欠他的工资。他说,在他还能干得动的年纪里,有工作做他还是愿意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也能补贴些家用。

像上面说的小林妈妈,也是因为家庭经济压力,不得不重新出来工作。

2.希望退休生活更有意义

在大学任职教土木工程的老萧,在退休后去了一支工程队做技术顾问。他说他不想像别的退休老头老太那样,在公园里耍太极跳广场舞,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继续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过一些有意义的生活。

3.追求自我价值再实现

65岁的刘阿姨便凭借自己年轻时积累的经验和对工作的热情获得了在社区办公室工作的机会:她负责协调邻里关系。

刘阿姨平时特别喜欢帮助他人,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是得心应手,大家都很尊重她。刘阿姨说,虽然退了休,但自己不想闲在家里,想出来做点事情,不和社会脱节。现在有机会帮着社区做一些工作,能为周围的人服务,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充实,自己那颗奉献社会的心也得到了满足。

在退休后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老年人较少,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特长等获得了较好的工作。

这群获得较好工作的老年人通常都有一些特长、具有人格魅力、对自己的较高的要求、渴望与社会接触。对他们来说,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是特别重要的,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都较高。

四、如何帮助老年人再就业,实现职业“第二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姜子牙60岁后才遇文王,佐周灭商,成就功业。

黄忠,三国蜀国大将。因为他,中国人认识了老当益壮。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全球医疗技术的提高,人的寿命整体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存在,美国、韩国、英国甚至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政府也应该重视老年人再就业这一现象的趋势,及时在立法上予以跟进,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1.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和作用

1)对老年人本身而言:

·“老有所养”: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

·“老有所为”:老年人发挥余热,觉得自己仍能有所作为。

·有益身心:适当的劳逸结合,有益身心。

·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适当的融入社会,会让老年人觉得不跟社会脱节,更容易滋生幸福感。

2)对社会而言:

·对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能够起到缓解、消除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

·减少社会负面作用:比如对“空巢老人”的危害。比如,让没有退休金的老人自食其力。

2.如何帮助老年人再就业,实现职业“第二春“?

既然老年人再就业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要怎么才能让愿意再就业的老年人实现职业“第二春”?

1)号召发动社会,增设更多适合岗位

除去常规的技术顾问等等需要专业知识之类的,还可以增设更多的岗位,比如:

小店店主,小区门卫,值班人员,城市绿化员,办公室人员,收银员,图书管理员,之类。

2)开设培训课程,为老年人设置适合的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国内除了家政行业有健全的职业技能培训外,其余的技能培训都甚少。而家政服务,上了一定年纪后便不再适合。应该要发动社区,增加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利用周末或特定时间,请指定的人员来给已退休或未退休的人上课。比如厨艺,焙烘,花艺,办公室技能等等。

3)鼓励老年人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发挥余热

老年人再就业,除了增加收入外,还有最大的好处是结交到相同爱好的朋友,为自己扩大圈子,避免跟社会脱节。所以无论是社会或是家人,都应该多鼓励老年人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会工作。

4)完善法律法规保险老年人再就业的利益。

尽管我们国家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比如开放商业保险的年限,提供相应的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但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再就业这块的规章制度。

中国的邻国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特别鼓励老人“再就业”“发挥余热”。日本日前还颁布了“高龄雇佣保险法”,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力度。类似的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

5)在未曾老迈时就要好好规划,发展副业,为自己谋求起码一门老年生存技能。

如果你的工作在未退休前就不具竞争性,那么,少看手机少刷剧,多学习,多在现实里发展下你能做到的副业,为自己谋求一门能在老年生存的技能。

连首富马云在退休后都积极地计划地从事着教师的工作,你又怎么能不努力?

总结:

就个人而言,面对老年就业,做好三点:

防患未然:在未老前就时刻警惕老年后能支撑自己生存的技能是什么。

未雨绸缪:未退休前学好该有的技能,做好准备工作,实现退休的良好过渡。

防微杜渐:在事情刚变坏的时候,就要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并引导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这样,我们才可能会有一个相对从容的老年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