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低龄老人”的讨论多了起来。对这个新的概念,有很多人不太理解,毕竟低龄和老人这两个词,似乎不太相关。其实,低龄老人是在人口老龄化的环境下,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定义的是年龄在60~69岁,仍然有工作能力,身体机能尚好,且活动不受限的老龄群体。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加深。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的低龄老人数量,将会越来越多,所以老年人该如何更好的养老,如何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说,低龄老人指的是60~69岁之间的群体,但我国的退休年龄就是在60岁。理论上这些老人已经进入到了退休阶段,开始享受退休生活。但现实中,在这群老人中,仍然有1/3的人还在工作。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低龄老人当中,每3个人之中,就有1个在工作。他们从事的行业,主要是最基础的农、林、牧、渔行业,也就是说,这些仍在工作的低龄老人,主要是农民群体。
这些农村老人,因为没有固定收入,要么是依靠种地自给自足,要么只能依靠子女赡养。除了种地、做点小生意、就是去大城市打零工。换句话说,他们能够换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是依靠体力劳作。但是随着年纪不断增大,体力下降,又没有足够的退休金,他们的生存状态愈发困难。
而在未来,这些低龄老人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有人提议,应当提高农民的养老金水平。毕竟和城镇职工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待遇并不高。根据去年年底的一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养老金实际发放的平均水平为每月元,而现如今,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平均发放水平,已经达到了元。
很显然,这个差距是巨大的。但是,光靠国家补贴,去提高农民的养老金,依旧没有办法从根本性的解决问题。毕竟各个地方财政能力有限,不可能迅速地、将农民养老金水平,拉高到和城镇职工养老金水平相同。
所以在当下,为这些有能力继续工作的老人、提供就业保障,是非常必要的。这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55岁以上的求职者数量,已经同比上涨了27%,也就是说,低龄老人希望再就业的意愿是很高的,但是市场上能够给他们提供的工作机会并不多。毕竟现如今,年轻人找工作都面临着困境,更何况是老年人。当下老年人面临着求职渠道窄,就业门槛高等难题。即便是一些拥有高学历的低龄老人,也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所以在未来,我们应当为这些低龄老人,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满足他们再就业的意愿。
目前国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发布了相关的文件。在文件当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的作用,未来在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都将去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除此之外,法律法规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这些超龄劳动者应当给予基本的劳动保障。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工作,让老人的就业环境变得更友好,低龄老人再就业才能够真正成为现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