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资源 >> 正文 >> 正文

历次国企改革新名词关键词有哪些智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2/17

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3月9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今年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近日,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通过分析-年间份与国企改革直接相关的中央文件,披露了关于“国企改革新动力”的研究成果,授权人民日报智观天下工作室发布。下面就让我们回顾历次国企改革的新名词、关键词,从中来发现未来国企改革的趋势和新动力。

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历次国企改革文件中的新名词

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过程,改革的新动力除了反映在改革文件的数量上,更体现在改革文件中的“新提法”、新名词上。在历次国企改革中,政府经常通过提出一些新名词、新概念、新口号来体现一份文件或一项政策的创新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文件中的新名词可谓层出不穷,这些新名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困境和改革举措。我们梳理了-年所有关于国企改革的中央文件,归纳了这些文件中的出现的主要新名词。

年以来中央关于国企改革文件中的新名词及其出现频率

例如,年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一份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文件,明确提出了“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名词,表明当时有关部门对于国企改革比较慎重,担心国企改革过程中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职工再就业”“下岗”首次出现在这份中央最高级别的文件中,表明当时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新名词的出现刻上了清晰的时代烙印,反映了当时的改革举措。除此之外,我们还关心的问题是,这些举措是临时性的,还是具有持续性?根据词频计算,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特征。例如,“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名词在国企改革加速期(-年)被提及6次,但是在改革阵痛期(-年)和之后的改革缓和期(年至今)分别被提及15次和23次。这意味着,在改革加速期“国有资产流失”尚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之后这个问题被认为更加严重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国企改革的底线在收紧,制度在完善。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仍然存在

历次国企改革文件中的关键词

中央文件中的新名词反映了改革的新举措,但新举措未必是最重要的改革举措。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国企改革的举措和动力,我们还需要看看中央文件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是指具有明确改革指向和实际措施的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可能在文件中反复出现。出现次数越多,说明这一举措越是重要,或者相关的问题越是严重,或是集中反映了改革的侧重点。

我们利用专业软件对-年关于国企改革的份中央文件进行了词频分析,找出了16个有明确指向的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放置于国企改革的四个阶段进行比较(如下图所示)。

-年国企改革关键词

从上图可以看出,“国有资产”作为一个关键词,在四个改革阶段都高频率出现。此外,“产权”、“资产”这两个关键词的词频也很高,这说明国企改革的重点一直都是国有资产的管理。

关键词“职工”在-年的改革阵痛期出现次数为次,“就业”出现的次数为次,两个关键词在该阶段的出现频率均远远高于其它三个阶段,表明阵痛期的改革重心是安置职工问题。

“考核”一词在改革缓和期出现了次,但是在其它三个阶段很少出现,则说明年之后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加强了力度。此外,“改革”一词在四个阶段出现的频率几乎是不断增长的,说明国企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因此如何谋求新的改革方案和思路成为中央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