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资源 >> 正文 >> 正文

玉兰凌霜竞芳菲合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3/18

张兰芳,女,年5月出生,合阳县和家庄镇贺俭村二组人,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渭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合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贺俭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村妇女主任。县人大代表,渭南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合阳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陕西省盲人协会理事、合阳县盲人协会主席。

张兰芳是个要强的女人,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集体发展、群众致富和给妇女搭建施展本领的平台。加上她固有的善心和爱心,在实际工作中,总把残疾人的事儿挂在心上,在发展民间文化,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年元宵节前,她把村上的妇女组织起来,举办了一个民间艺术品展销会,邀请了十二个省市的84位记者参加,当时有《北京日报》等十多家报纸报道,把贺俭村的面花、刺绣、土布等推向了全国,合阳民间文化的地位随之大幅提升。从那以后,来贺俭村参观采访的络绎不绝,先有20多位妇女被天津深圳等城市的饭店聘为面花面点大师,在创业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有的还带去了亲戚和家属,且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肢体残疾人王俊兰,掌握一技之长后,被西安市雁塔区某大型饭店聘为面点师,最初月薪多元,通过十多年的打拼,她现在已晋升为高级面点师,每年收入5万多元,是贺俭村率先脱贫者之一。贫困户党小琴,10年前被呼和浩特市某饭店聘请专门做面花,年收入4万多元。早在5年前就摘掉了贫困帽子。随着贺俭村一批又一批民间艺人的走出,张兰芳也获得了陕西省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荣誉称号。

贺俭村妇女走向了全国给张兰芳以更大的启示。她开始盘算把这个台子搭得再大一点,让戏演得更精彩一点。使全县更多的妇女都能够有展示才艺的机会,为残疾人创建一个就业脱贫的平台。年,作为县十六届人大代表的她,把创办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设想告诉县人大领导,得到了大力鼓励和支持。协会筹备工作开始进行。

成立一个全县范围的协会,的确需要周密部署,也需要知识和资金支撑。如何迈开第一步,对于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基层妇干部来说,不啻于上火焰山,的确困难重重。办协会光靠热情不行,需要的是毅力、意志和信心。上边有一套严格的审批规定,不只要一定的办公地址和启动资金,还要有人,有章程,有发展规划。为了完成这些硬指标,张兰芳是摸着石头过河,背着干粮跑事,整整跑了二百多天,终于在年9月把合阳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牌子挂了出来张兰芳被推选为主席。用她的话说:这块牌子是汗水和泪水换的。

合阳县民间艺术家协会作为一个全县性质的民间社团组织,既需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协会有序开展工作的一个精英团队,又需要有一定的经费进行支撑,保证协会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可她面对的是一穷二白,这个从不认输的女强人,在艰难的困境下,凭的是一颗事业心,终于打开了局面,建立了业务团队。同时,依托深厚地合阳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平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县文联、文化局、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有朝气、有魅力、有创造精神的各类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协会会员已发展为十多个门类余人,其中,残疾人会员54名,省民协会员32名,国家级会员4名。发展和安置了一批热爱民间艺术的青年积极分子,建立了四个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解决了50多位残疾人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协会十基地十专业作坊的特色产业链已全面形成。

张兰芳回忆说,协会起步那阵,她确实很难。为了掌握领导民间协会运作的本领,她白天要向老艺人、民俗专家走访请教,要拜访其他一些协会的领导,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晚上要看书学习,学习党的文艺政策,学习中央领导关于文艺工作的指示,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文艺知识,掌握一定的艺术本领。对于一个眼睛残疾的人来说,困难确实不小,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终于过了这一关。

接下来是开展工作,从哪里起步,怎样迈开步伐。兰芳的想法是在干中总结。她仍像当年一样,把直传放在首位,以宣传开路,靠宜传取得社会认可。她多方弃走,筹集了3万多元资金,创建了一个合阳传统民间工艺品展销大厅,坚持长期常年开放,展出各种面花作品多件,纸塑窗花余幅,剪纸多幅,手工刺绣多幅,木雕30多种以及泥塑、手工布玩具、扎染珍品、手工艺品等多件。兰芳除了定期要查看布展情况,增设新的展品外,还要了解对外接待、顾客需求、社会评价等问题,同时,又通过专业会议、培训会议及登门调研走访的方法方式把这些情况反馈给艺术家们,帮助他们改进工艺,提高制作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兰芳说:办一个展厅,除了地方租金外,每年要背负好几万的资金压力,8年来,我硬是坚持下来了。会员们更清楚,为了钱,兰芳没少跑路,也流了泪。

兰芳并没气馁。协会成立的第二年,她凭借着自己的数力和人脉,建立了面花、刺绣、雕塑、剪纸四个残疾人民间工艺培训基地。选场地、聘教师、够设备、买教材、安排培训课程、组织学员参与、进行专业技术测评等项工作,兰旁都是亲临其境,一抓到底。要求讲实效,求实绩,不务虚,不摆空架子。八年来,参加培训的人数已达三千多人次,费用少说也有四五十万元。当然,筹集这些资金的主要任务依

然是兰芳。对于肯干事的兰芳来说,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全部得到解决。张兰芳没向基地和加盟户摊销过一分钱。展销大厅两名接待员及布展开支,每年也得很大一笔费用,都是张兰芳自己想法筹集,她个人可以说是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多数时还得家里贴补。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展。如何发展,是兰芳一直致力于破解的课题,她着力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帮助会员建立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线,并通过基地与协会两个渠道,形成与社会沟通,与需求者相连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生产者有信心、需求者能放心、协会工作者需用心。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和提高,截止目前,全县已建立规模生产厂场5个,各类专业店铺14个,专业艺术品家庭作坊多个,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净利润多万元。视力残疾人李竹妙,在协会的支持扶持下,把一个单一的丧葬礼品店扩展为一个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企业。大多数产品,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并向十多个商家供货,年产值多万元,利润

30多万元。同时,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6个,安排7名贫困家庭女青年就业。肢体残疾青年雷伟敏,年安排到李竹妙的敦煌刺绣厂从事刺绣艺术品加工,现在已经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年收入3万多元,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残疾人齐小英、曹焕芳被安排到李民肖的面花作坊后,每年都有近2万元的固定收入。年,她们相继脱了贫。二是把解决残疾人就业脱贫作为重点,切实解决残疾人脱贫致富中的难题,帮助残疾人家庭开辟稳定收入渠道,女青年王

珍,由于肢体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生活上还要丈夫照顾,是北庄社区重点帮扶的低保贫困户。张兰芳主动到她家里,鼓励她走出来,参加协会举办的编织艺术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又把她安排在赵焕丽的巧妇编织专业合作社,年收入1.8万元,今年2月,王珍通过互联网与西安滴桥区鹿港大度建立了手工编织艺术品供销关系,并作为商家的代理,帮助姐妹们进行产品推销,除完成合作社的编织任务外,她还有了一份可喜的收入。王珍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在渭南市

年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获得了二等奖。同在巧妇编织专业合作社上班的残疾人赵海玲,今年不但脱了贫,还在县城购买了单元楼。三是利用中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民间文化活动和赛事,组织民间艺术工作者积极参加,安排民间工艺作品参赛参展,通过参赛参展,学习外地作品的好经验,好方法,提高和改进自己的制作水平。同时,在组织学习的同时,适时召开民间工艺研讨会,达到促进发展与提升的目的。在协会成立的第一年,就被县文体广电局评为文化类民间组织先进集体,年再次评为文化类民间组织先进单位,年李竹妙荣获全国刺绣金奖,年赵竹霞、李金贤获全国面花一等奖,年7月参加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组织的剪纸大赛,秦社丹获得了金奖:,民协获得了组织奖;年在中国壁民俗文化节上,李金贤、刘琴肖等14人参加了中原六省面花大赛,7人获得金奖,5人获得银奖,2人获得铜奖,民协获得组织奖。

的确,张兰芳同志没有辜负组织与人民的重托,在发展民间艺术事业上,她是一个有心人。她的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2年被映西省授予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年被渭南市文广局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阳面花代表性传承人,年被渭南市妇联授予秦东巧娘荣誉称号,年被县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第二届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年再次被县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第三届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同时,她的家庭在年也被渭南市妇联授予渭南市最美家庭。(编辑:张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