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就业优先
首次出现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年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02
从“战略”到“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届《政府工作报告》都很重视就业,一直采用“就业优先战略”说法,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却是“就业优先政策”。和以往相比将“战略”换成了“政策”,一词之差表明在操作层面上就业优先发生了很大变化。
“战略”注重于远期的目标,政策注重于现实可操作的措施落地。
为什么政府如此高度重视就业,并且将其放在优先的位置?其实答案并不高深,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充分地就业,家庭才有可靠的收入,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增长。
03
针对谁?不只是城镇居民
就业优先政策并不只针对城镇居民,而面对的是全体中国居民。就业优先政策将为农民送上“红包”,农民将是获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不再被土地约束,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对农民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就业优先政策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能有效地增加农民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04
怎么做?
解决“招工难”、“就业难”
今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将保持在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将达到万的历史新高,这就意味着“有人没活干”的现象或将更加明显。
年政府工作任务:
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亿元,用于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大规模扩招万人;
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
干货满满、诚意十足。
保障妇女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建议:发展0-16个月婴幼儿托幼服务,解决女性职业发展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英呼吁企业对女性,尤其是对生育后3年内的女性设置弹性工作制度,女性可以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居家办公。
禁止将“双一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禁止将“双一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因为这会带来比以往更为严重的就业不公平。
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招聘信息中,“院校门槛”尤为明显,拒绝了其他高校毕业生参与公平竞争,待遇方面二者也有着“天壤之别”。很多地方以“院校标准”来简单粗暴地区分毕业生的层次与价码,全然不顾地方产业需要、人才实际能力等。
要知道,原、和“双一流”高校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3.4%,这些高校大学生数量之和仅占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的不足8%。这说明什么?说明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专门人才仍然是非“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社会就稳。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让群众“不愁吃、不愁穿”,才能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