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胡畔
稳就业位居“六稳”“六保”之首,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稳岗促就业力度再加码。
众所周知,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3月份以来,疫情多点频发,波及不少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大量位于其间的中小企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压力加大,多个行业出现了“裁员潮”。与此同时,4、5月份正是毕业季,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进一步加大岗位竞争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一系列稳岗促就业的政策措施纷纷出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成为今年稳岗促就业工作的主基调,“就业”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34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成为稳就业的重点工作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其健康成长与真正稳住就业形势息息相关。换而言之,稳企业就是稳就业。因此,3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围绕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宏观政策落实落细,明确退税减税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要尽快细化和推出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方案。对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其他减税降费政策,抓紧研究延期、扩围、加力的具体安排。
之后,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包括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的所有困难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支持地方对特困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继续给予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优惠,为线上就业创业等降成本;企业可与职工协商弹性工作制稳岗;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等。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作为“稳就业”的重点群体,与其相关的就业支持措施也在不断出台和细化。例如,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万就业见习”,对吸纳见习的单位给予补贴;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签约系统,推进体检结果互认;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取消毕业生到人才服务机构报到手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生今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等。
总体来看,稳岗促就业措施从最初的总体要求,到后来的分工细化,再到如今的具体举措,条条细分、步步对应,就业保障更重细节,更有针对性。而如何将这些稳岗促就业措施从政策层面的“呵护”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动力,既是下一步的重点任务,也是稳岗促就业的最终目的。这既需要各地方政府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严格监察、监管,也需要就业者和市场主体转变思维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在用好用足政策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增强自身竞争力,在疫情风暴中携手共渡难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