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张黑色公羊皮,换走一个奴隶。朝堂上,秦国使者居然提出这么一个提议。行。楚王不耐烦地一挥手。这秦穆公可真不着调,一个逃亡奴隶的事都要摆到外交层面上来谈。于是,未来秦国的“五羖(羊皮)大夫”,就闭目端坐在了返秦的囚车中。这位奴隶,已有七十多岁,他叫百里奚。一路上黄尘滚滚,关山飞渡。而自己应如何度过人生关口,百里奚陷入沉思。百里奚人才难寻?秦穆公三招放低“门槛”按照当时的通常做法,逃跑的奴隶一旦被抓回,主人可以将其杀掉。而秦穆公费这么大劲,从楚王那里讨回了这个老奴。显然没打算杀掉。他想求贤。一、秦国的西进自秦德公开始,秦国一直采取的是韬光养晦的和平发展策略。原因也很简单,西边的这块鸟不拉屎的土地,中原诸侯实在瞧不上。挨着最近的晋国,是个难兄难弟。两国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可晋国自曲沃代翼之后,开始爆发式发展。后来的晋献公更是个四处搞事的主。他生冷不忌,西北的不毛之地也时不时攻打下,想啃几块下来。自公元前年,秦宣公正式对晋国宣战后,秦晋两国征战不断,各有输赢。征战的同时,也打开了秦人的脑洞。秦穆公觉得“寇可往我亦可往“,你打我的黄土高原,我就占你几块中原盆地,只要往东打,总是会赚的。趁晋文公刚死,秦穆公就赶紧派人攻打晋国,想打通东进的通道,从小国那里占几块中原富庶之地。可晋襄公也不是吃素的,三次东进,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于是,秦穆公只得掉头一路向西。继续捡起戎人这个小怪兽狠揍,一举兼并西戎二十国,辟地千里。秦国由此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秦穆公一下称霸了西戎,从而为秦国挺近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国崛起形势图二、秦穆公的人才工程百里奚,正好出现在秦国外扩的节点上。秦穆公急需人才。尤其是,能和国际接轨的人才。秦国太闭塞了,非得有人来引领潮流,促使大家开眼看世界。可郁闷的是,就连奴隶都瞧不上秦国!百里奚不堪其辱,逃回故乡南阳,被楚人所执以牧牛为生。宁肯在故乡被捉住了给人放牛,也不愿意在秦国宫殿里做奴隶。就像某些地处偏远的企业遭遇招工难一样,秦穆公也遭遇到了引智之窘。太偏了,一些眼高于顶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啊。咋办?秦穆公用了三招:1、到更穷的地方挖人。秦穆公决定吸引西戎的人才。这样做有两点好处:好招人,除了西戎,实在找不到比秦国更穷的地方了;有针对性,本来就打算进攻西戎,找当地人提建议更合理。秦穆公果真招到了一个西戎人由余。此人曾在西戎为官,对戎人十分熟悉。正是在由余的帮助下,秦穆公才取得了伐戎的突破性进展。2、利用优势产业招人。春秋养马哪家强?秦国自然当仁不让。围绕优势的养马产业,秦穆公在伯乐的举荐下,找到了九方皋这样一流的相马大师。从此秦国的养马产业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快速发展,秦国骑兵开始强大起来。3、到破产公司去求“败将“。失去才会更懂珍惜,一些被灭国家的臣子,能力也很不错,普遍遭遇了下岗再就业的难题。此时递过橄榄枝,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事实证明,这些招人策略,管用、有效,随着大批国外“客卿“的前来,秦国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本已经下岗的百里奚,只有对接这样的有谋略的明主,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九方皋相马难寻良木而栖?“败将“的再就业之路百里奚本是虞国的大夫,后来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被俘成为奴隶。百里奚清楚,秦穆公了解到自己有才,是听的传说。这些传说将自己吹的太神。公孙枝对曰:“贤人也。知虞公之不可谏而不谏,是其智;从虞公于晋,而义不臣晋,是其忠。且其人有经世之才,但不遇其时耳!”这让秦穆公对其期待值颇高。一旦“见光死“,百里奚此生将再无机会。他认为,能力和境遇有时候并不能划等号。作为曾经失败的求职者,他无须为过去辩解。只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就够了。果然,秦穆公见他,先挑起了刺。“您多大年纪?““才七十岁。““惜乎老矣!“——费了这么大劲,把百里奚从楚国牛群里捞回来,秦穆公能不知道百里奚的年龄吗?秦穆公只是想知道,百里奚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否自信,是考察的第一道关口。百里奚明白,他必须展现出自己的自信和能力。“让臣去追赶飞鸟、搏击野兽,臣是老了点;但若要让臣坐论国策,臣还算年轻哩。当年姜太公八十岁了还在渭水之滨钓鱼,文王启用了他,才打下了周朝的江山。如今臣遇到主公,比姜太公不是还早十年吗?“这席话,说的荡气回肠。有理想,有情怀,有胸襟。这种时时刻刻都自带自信光环的人,领导会觉得靠得住。“敝国处在戎、狄之间,游离于中原之外,您能否给提点建议,使我们能不落后于其他诸侯?“秦穆公开始下一步考察。此刻,重要的不是先回答问题,而是要找机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否忠诚,是第二道关口。君不以臣为亡国之虏,衰残之年,乃虚心下问,臣敢不竭其愚。(我是亡国之臣,衰弱的老人,主公虚心下问,我一定尽力而为。)是否有能力,是第三道关口。这方面,百里奚颇有自信。西方的土地,周朝不能守而转赠给秦国,这是老天给予的难得机遇。跟少数民族在一起,军队作战力就强大;不与中原国家往来,更容易集中精力搞建设。现在西戎的国家,土地可以拿来耕种,人们可以充入部队。到时候借助山川之险,进军中国,则霸业可成。秦穆公一听,心里有了底,这就是他一直找寻的高人啊。春秋攻城战“空降兵”难融新环境?整合过去优质资源有些失败的跳槽人士,以为得到老板赏识,进入一家优质公司得到一份不错岗位,这一切就万事大吉。不,这样想就错了。得到岗位,才是再就业的第一步。因为,毕竟你不是职场新人,你有经验、人脉、专业背景等多种资源。跳槽并非割裂,你得将过去和未来整合起来,将过去的资源引入到新的环境中去。从而你能够适应和发展,而不是感觉在开倒车。最实际的就是人脉对接。当秦穆公要任命百里奚为大夫时,百里奚开始谦让。“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他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天才。我曾四处游学,在齐国受困时,蹇叔帮助了我。我曾想投靠齐王,蹇叔阻止了我,让我得以躲过齐国政变;到了周,周王子颓喜欢养牛,我就凭着饲养技术得到其青睐,在颓打算任用我时,蹇叔劝我离开,我才没有因颓被杀而被一起处死;后来到虞国,蹇叔劝我不要事奉虞国,可这一次我没听,从而遇到了灾祸。由此可知蹇叔是个有智慧的人物。“秦穆公于是派人找到了蹇叔。对于秦国发展,蹇叔有另一番见解,他认为要严格法律,讲究礼节,对民宽容。——样样都是干货。蹇叔的内政措施与百里奚的外交方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随后,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再加上自己的儿子百里视,百里奚营造起了自己的人际圈子。强秦军队结语:把握“败将“的价值用“败将“,对领导者来说,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毕竟如同捡漏,运气好还真能捡个宝。领导者要能够如相马一般,准确识别出人的优点之所在。重在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招聘,用更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更多人才的欢迎。“败将“也有诸多要注意的地方。败军之将也要言勇,充分展示自己的自信。同时,更重要的是,及时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当自身被认可,得以跳槽进新的团体中。更是要善于整合过去的优质资源,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微环境“。通过几次就业攻关,造就了“五羖大夫“的佳话,也使秦国慢慢开始成为了人才高地。秦穆公和他的良才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