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介绍 >> 正文 >> 正文

老人终于退休却鼓励再就业有4大好处,但3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2/9/30

老年人口在增多,挖掘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源潜力,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19%左右,老龄蓝皮书指出,全国有多万60岁以上老年就业人口,《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年的全国两会上,也有代表提出要促进老年人再就业。有专家表示,帮助农村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增加农村老年人的收入,也有专家认为,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是应对老龄化的现实选择。

许多老年人对此不理解,好不容易退休了,告别工作时期的忙碌,享受天伦之乐,为什么还要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呢?实际上,低龄老年人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再就业,有4大好处,但3个现实也要考虑。

1.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有的技术人才、专家、老教授、医生,即使到了65岁,也经验丰富,会被单位返聘。尤其是一些老医生,临床经验更丰富一些,虽然在一些前沿科技问题上可能不如年轻人,但是老教授继续从医可以造福大众,和年轻医生取长补短。即使退休了,老人也可以力所能及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以抗击疫情为例,有许多老专家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老年群体中也有不少老当益壮的人才志士。

2.增加收入,减轻家庭养育压力。

全国的平均养老金在元左右,还有许多退休早的老人,养老金只有多元,想要退休后时常旅游、应对医疗开支是不容易的。要想晚年过得安稳,还得增加收入。我身边就有这样的老年朋友,50岁就办理了退休,收入骤减,她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降低生活水平,要么终止之前的理财行为,经过再三考虑,她还是找了一份替别人接送孩子上学的工作。现在收入正好可以弥补退休工资的不足。

国家已经放开三胎了,但现实是,许多人不愿意多生孩子,不是因为不想生,而是因为生不起、养不起。有些老人帮助子女完成结婚之后,还要为养育孙辈的费用发愁。老年人适当参与就业,可以发掘自身的优势,增加收入,减轻晚辈的经济压力,满足老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维护身心健康。

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老年人身体力行参与社会活动,可以时常保持大脑运转,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获得他人认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延缓失能失智的发生时间,降低家庭的照料压力。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帮助老人找回年轻时的激情,有时候会累,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乐在其中,这对于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4.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老龄化和少子化同时发生,会造成劳动力供应的不足,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的智慧红利,弥补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供应不足,降低培养成本。老年人在心态和经验上会优于年轻人,频繁跳槽的概率低,更加稳定一些,企业也乐于聘用他们。

不过,老年人退休后继续工作,有3个现实因素需要考虑。

1.是否需要帮忙子女照顾孙辈

有些低龄老年人体力还比较好,闲不下来,再就业可以找到一些保洁之类的工作,但如果子女工作忙,下班时间和小学放学时间不一致,就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孙辈,老人退休后回归家庭,不仅可以省下请保姆的费用,还能帮忙子女减轻生活压力。

2.是否身体允许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许多技术型人才退休后被返聘,单位也会考虑他们的身体状况。而一些体力劳动者,尤其是高温、高空、井下等特殊工种,工作阶段身体的损耗较大,再就业虽然能获得一些收入,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老年人退休后继续工作,尤其要注意这个现实。

3.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好找工作

多工作几年确实可以增加收入,但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大龄劳动者找工作并不容易,有的行业还存在“35岁以上就业难现象”,年龄超过40岁就不太好找工作了,50岁-60岁左右的大龄就业者,要想和年轻人竞争同样的岗位,需要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差才行。

总结:退休后是否再从事工作,也要因人而异,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找份工作,长时间不接触社会、不接受新生事物,容易与社会脱节。更重要的是,退休后继续工作说明是有用之才,体力和能力都很好,带一带年轻人,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又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双赢的好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