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介绍 >> 正文 >> 正文

整合政策工具,破解就业难题东南网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6/24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民生、稳信心。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必须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就业工作既要有主动作为的意识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也要有统筹帷幄的能力与水平。要用好稳岗就业的惠企政策,拓展就业“蓄水池”,强化就业能力,从就业政策提供,到就业空间拓展,再到就业活力激发,用好用活政策工具,才能有效破解就业难题。

用好稳岗就业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目前已陆续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岗就业的优惠政策。从专项贷款,到税费减免,从加大农民工就业力度,到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障,从延长社保降费期限、助力企业纾困稳岗,到支持各类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帮助企业稳定岗位等,各地打出了一套灵活多样、接地气的稳岗就业组合拳。从5月份的经济发展指标和就业情况看,中国经济已回到正轨,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推进,前期受冲击较大的生活性服务业明显恢复。在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最大限度保持了就业重点人群的稳岗就业。随着稳岗就业政策的继续深化落实,随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加快,必将进一步扩大和增加就业。

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虽然通过政策引领和各类保障措施,全力恢复了企业的复工复产,但由于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不断下滑,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反过来也影响到我们的就业。越是面对压力挑战,越是要敢于开拓创新,越是要善于把握机遇,做到化危为机。当务之急是要从不同的侧面来拓展就业渠道,来增加就业“蓄水池”。抓住各类企业和实体扩展的就业,抓住创业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带动的就业,抓住机关事业单位和公益性岗位安排的人员就业,抓住劳动者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创造的就业。尤其是要在新就业形态上进行创新探索,要利用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来的新就业形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顺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和劳动者就业偏好变化的趋势,让新就业形态茁壮成长。

激发就业主体活力。就业为人民,就业也要靠人民。调动和激发各类就业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与信心,才能形成强大的就业合力,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复苏发展。对于大多数就业困难的群体而言,制约他们的短板就是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增加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蓄水池的同时,更要加大技能培训。3月下旬以来,人社部“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进展迅速,深受群众欢迎。截至5月31日,全国线上技能培训实名注册总人次数已达万。为了主动适应新的就业业态,扩大新业态带来的就业支撑作用,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主动提供及时的新职业培训。让更多的就业人员掌握一种或多种过硬的劳动技能,才能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就业。(张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