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姨(化名)年事已高,今年六十九岁了。她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大儿子人在大城市打拼,离得远,工作也繁忙。小女儿家倒是离得近一些,就在隔壁省会城市。
女儿看母亲年纪大了,又难以拜托大哥,便和自己老公,也就是莉姨的女婿商量好,将莉姨接过来在这里养老,她照顾自己亲妈妈就行。
可莉姨呢?知道女儿要给她养老,直接拒绝。她说自己老是老了,但没老糊涂,她宁愿搬去养老院。
这究竟是怎么了?女儿女婿愿意给她养老,莉姨怎么还不乐意了呢?
莉姨算是他们大院儿里相当值得令人唏嘘的老太太了。
她四十多就没了老公,一个人拉扯儿子女儿。儿子争气,学习不差,重点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一线城市大公司,结婚生子。女儿当年走的是特长生,艺校刚毕业也结婚。女儿近一些,留在隔壁省会城市,生了个小外孙女,十二岁,正是小升初的年纪。
院子里的人感慨。说莉姨幸运吧,老公去得早,一个人拉扯俩孩子,不容易;说她不幸运吧,大儿子算邻里之间最有出息的,小女儿也漂亮,嫁得近,还是省会城市。
满院子的老头儿老太太羡慕都羡慕不过来呢。
可大儿子工作太远又太忙,那一线城市莉姨不熟悉,怕生,才不想去,儿子便只能给亲妈勤快打钱。小女儿离得近一些,一家子收入当然不如她大儿子,但也够用,足够维持不错的生活,似乎是养老的好选择。
不用她自己纠结,女儿一个电话直接打了过来:“妈,下周我们过来接你,有点事要拜托你。”
莉姨自然答应,可电话里怎么问女儿也不说是因为什么事。时间一到,女婿开着小轿车终于来了。
女儿坐副驾驶,她便陪着小外孙女果果坐后排,还能逗小孩子玩儿。三小时车程过去,便到了女儿家。
到家后,女儿这才开口。这姑娘说小孩儿小升初,补习班很多,她平时忙着做饭搭配营养,只好拜托母亲来接送果果上学放学。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需要别人帮忙的,就这么一点活儿,女儿都干不了吗?
不过毕竟是亲女儿所求,当妈的不挑。这时,她闺女才扔下了重磅炸弹:
“二胎不是放开了嘛,我寻思果果以后可能孤单无聊,就……又怀了一个。”
又怀了一个?莉姨惊喜交加。
如此一来,她算明白女儿为什么叫她过来了——照顾全家饮食,家务全包,还得注意大女儿饮食搭配,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不是一个孕妇该负责的。
因此,怀孕四个月后,女儿才终于决定将她接过来了。
莉姨为女儿有孕开心,而且她私心里明白,自己六十九岁了,女儿这是接她来养老呢。毕竟她一个老太婆,不用做饭,不用打扫房间,只需要接送大外孙女上下学,似乎没帮到什么呀。
就这样,日子顺利过了三个月。女儿月份越来越大,已经快八个月了。
可莉姨发现,真实的日子并没有她刚开始以为的那样轻松。
首先是她大外孙女儿。这孩子明明才十二岁,却仿佛提前进入青春叛逆期,三天两头地和亲妈吵架,咆哮着让她妈别管她了,放她去“死”,反正已经有小的,过俩月就该出生了。
莉姨明白,十来年的独生女当过来,这是吃醋了。
可女儿月份挺大,被气得太过动怒肯定不是好事。现在厨房的事情也基本交给莉姨了,毕竟女儿暂时管不了。
六十九的老太太,这段时间都辗转在小外孙女和女儿之间,尽力维护两人的母女关系,揪心极了。
你肯定要问,那旁边这个当爸爸的呢?
莉姨明里暗里告诉女婿,老婆女儿之间的事情他的管管才行。可女婿只是嘴上答应,下回妻女吵架干仗,他顶多批评女儿两句,更多的时候直接进书房玩儿电脑去了。
莉姨无法。为了减少女儿孕期的负担,她更多地承担起了家务,做饭,接送,照顾。
这哪里是养老,这分明是退休后的再就业,还一分钱都拿不到。
莉姨丝毫不会埋怨。只要能减轻自己孩子的负担,她什么都是乐意做的。
终于,熬到了女儿生产这天。小外孙女也升到初中了。
家里又添新丁,喜大普奔。莉姨高兴极了,抱着新生外孙又亲又抱的,爱不释手。
女儿毕竟高龄产妇,医院住了段时间,这才接回家。
莉姨自然乐意照顾虚弱的女儿,可她听说近几年兴起了个新玩意儿,月子中心,专门照顾产后新妈妈的。
她虽然没住过,也不了解,但听别人说里头科学又卫生,价格不便宜,她推测应该比女儿回自己家恢复得要好一些。
到时候女儿和新外孙去月子中心,大外孙女初中住校,女婿上班,她原回县城养老就是了。
可这条方案,直接遭到了女婿反对。
女婿不愿意让她这个做丈母娘的回家,她可以理解,或许是为了所谓养老。可一方面,他自己老婆需要更好地照顾,他却不愿意送老婆去月子中心?另一方面,就算想要养老,他不养自己的父母便罢了,居然接她这个丈母娘来?
莉姨有些想不通这个女婿。但毕竟人家坚持要“给她养老”,她已然不好拒绝,便继续住在女儿女婿家。女儿不去月子中心了,她继续照顾就是。
终于,新外孙满月。这次满月宴,亲朋好友当然会来,莉姨的亲家自然也来了。
女儿刚坐完月子,不便见太多客人,抱着小婴儿只露了个面,和大家打过招呼,便进里间了。
莉姨亲家忙着和大家敬酒说笑。那莉姨呢?她竟顾不上在外头待太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女儿孩子身上。
女儿当年头胎生完的月子是在婆家坐的。莉姨打探过她过得如何,女儿遮遮掩掩没明说,估计是不怎么舒坦了。
这次她亲自照顾,自然做得不错,至少女儿平日心情比上回好太多了。
莉姨正在里头逗小外孙子呢,女婿进来了。
女儿如果只是下地走路自然没有问题,女婿便直接对女儿说,让她抱着孩子去外头再多转转,婆家亲戚挺想看呢。
他老婆毕竟还没恢复到生产怀孕前,容易疲惫。产妇孩子都得注意不要沾染太多外界细菌,因此得少出门。更何况女儿刚才才从前堂转悠回来,正歇息呢,怎么又要出去?就因为女婿家亲戚好奇所以又要出去?
女儿忍住不愿,咬咬牙支撑自己起来,打算让亲妈留着照顾孩子,她出去就行。可女婿就是不乐意,一定要母子俩一同出门,才能让他那些所谓的亲戚们“平复好奇心”。
莉姨有些不乐意了,正要开口,不成想女儿或许是忍耐压抑许久,终于爆发了。
女儿历数自己老公“不作为”的罪行。不过也是,女婿头回有孩子,又住自己家,不照顾可以理解。他这都第二回当爸爸了,怎么还置身事外,跟被伺候的大爷似的,孩子老婆都交给她这个做丈母娘的照顾?
可女婿一句话,便气得女儿气都快喘不上来:
“你还好意思说?这个家谁在上班,谁在赚钱?我一个人拿工资养你和孩子就算了,这不是还把你妈拉过来养老了吗?那你多收拾家里,不就是应该的吗?”
莉姨也算挺传统的女人,她自己就是从“老一派”那套经历过来的。全职在家洗衣做饭,生孩子照顾孩子,伺候老公和婆家人,不都是应该的吗?
可当主角变成自己闺女,她仿佛突然终于懂了,也终于有些不乐意了。
莉姨拉下脸来,开口稍微有些不客气:“不麻烦你挣钱给我养老了,我会给儿子打电话,送我去 的养老院。不过你媳妇不久前才生完孩子,体质差,免疫力弱,就别出去了。不然呢?你那小儿子的命也只配当个亲戚间的彩头和笑话是吗?”
这回轮到女婿不说话了。
莉姨呢?潇洒地帮女儿穿好外套,抱着外孙,一个老年人独自看护刚生完的闺女和刚出生的孙子回家了。
回家路上,女儿似乎有些愧疚让妈看到自己家出了这种事情,也埋怨丈夫的言辞使得自己似乎无法为亲妈养老。
莉姨知道闺女如何想,便开口宽她的心:“我本来就不愿意你们来给我养老。你哥那儿太远,我不熟。你这儿呢?你自己要做全职太太的。我早知道,我要是过来,你老公心里对你多少有些意见。当然,即便你有工作,我也不来这儿。你妈我还希望有自己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呢!”
闺女被她一逗,情绪缓和了一些。
莉姨继续开口:“所以啊,要么是我自己的儿子女儿养老,要么是你们两个家庭来养老,也不能单单靠你嫂子或我这个女婿来,是不是?而且啊,我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家庭当中也得有该有的地位,不然,我可没脸过来麻烦你们。”
故事的结局,莉姨果然联系了自己儿子,表明要去养老院。儿子儿媳都劝她来一线城市养老,他们照顾,莉姨还是拒绝。
当然,在走之前,她将女儿照顾恢复了很久,至少女儿一个人也可以照顾小外孙了。
莉姨还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劝告闺女,不要再做全职太太了,空有名号,没有金钱进账,那在如她丈夫一般的人眼里,就是在做“阔太太”,在“被养着”,在“享清福”。
莉姨的闺女会意。不出几年,小外孙该上幼儿园了,她闺女原本就是艺考出来的舞蹈生,干脆提前考了教资,进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当舞蹈老师。
莉姨呢?潇潇洒洒地进了省会城市 的养老院,不但结识了一帮本地“老伙伴儿”,还方便她与女儿一家见面。
故事的 ,莉姨还是去了养老院。笔者针对她的故事,主要有两点想要表达。
一:女婿确实有做到位的地方
虽然导致莉姨决定去养老院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位女婿,但在她来女儿家住的这段时间,至少这也女婿没有明确表达过任何不满。他并不觉得赡养妻子的母亲,自己的丈母娘,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当然,他对妻子付出的轻视,当着丈母娘面的一些作态,的确是不对的。
二:莉姨身上有很多人没有的潇洒
莉姨心疼闺女,这便来照顾闺女。看似她选择养老院是为了不给女儿添负担,不让女婿再以为女儿欠了他什么,其实从她多年来的行事作风上,都能“管窥一豹”。
丈夫早逝,她毅然决然选择从当年的“全职太太”转型为“职业女性”。大儿子出息,她便努力供儿子。小女儿学习差一些,她便想方设法让女儿学舞蹈,参加艺考。
而且她并没想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生产辛苦,月子艰辛,照顾孩子费劲,她一样愿意赶来帮忙。即便她自己快七十高龄,已经是位老太太了。
你喜欢莉姨这样的性格吗?你身边也有她这样的老人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