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一早
市中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的
张平宇和同事来到市中区史家镇
一到镇上
他们就直奔镇卫生院
当天,返岗务工人员出示所在村组证明和个人身份证,依次有序办理健康证。
“目前,不少企业复工复产了,用工需求剧增。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让务工人员早日返岗复工。”张平宇表示。
前不久,区里组建了多支就业促进小分队,张平宇被安排在其中的一个分队里。
▲就业促进小分队到飞龙米业了解用工需求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内江市从上到下,层层组建了支就业促进小分队,其中市级7支,县级33支,镇(街)83支,村(组)支。
就业促进小分队由全市人社、就业、农劳系统人员、乡镇(街道)农民工服务中心、基层人社服务站所、社区工作人员、贫困村扶贫专员、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人员共同组成,通过进园区、进农村、进社区,切实帮助企业、农村务工人员、群众解决用工、就业等难题。
开展“三进三帮”
打通“最后一米”
“你好,我们是就业部门的。请问你准备好久返岗?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帮助的?”在桐梓村7组村民黄群家,张平宇询问道。
“可能还要等段时间。”长期在外地打工的黄群表示,受疫情影响,她务工的工地暂时还没有复工,目前在家等消息,一旦可以复工,就会立即返岗。
“如果返岗有困难,比如坐不到车,可以直接告诉组长或就业部门,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联系车辆,送你去工地。”张平宇表示。
“好的,谢谢你们!”黄群感激地说。
随后,就业促进小分队来到跨虹村,了解该村村民就业情况,并叮嘱村干部要落实好就业摸底调查,弄清楚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意愿、就业工种、薪资要求等,以便为他们提供匹配的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市已转移就业59.81万人,帮助本地就业创业人。
▲就业促进小分队到村上了解外出务工者的就业需求
进农村,帮助农民工安全返岗只是就业促进小分队的一部分工作。此外,他们还承担了进园区帮企业解难、进社区帮群众就业的工作。
时间回到2月24日。这天,隆昌市就业促进小分队来到复工企业——四川隆昌德树生态农庄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隆昌江隆乳白玻璃有限公司,公司有关人员通过他们的政策宣传了解到,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吸纳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补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补贴、吸纳建档立卡人员补贴等利好政策。
巨腾内江资讯配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科科长马小华表示,疫情期间,公司享受到了一次性就业补助、交通补助、稳岗补贴等5项就业补贴政策。同时,经开区就业促进小分队还多次主动上门服务,询问了解公司遇到的困难,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支持,助力公司复工复产。
据统计,目前全市就业促进小分队已为企业兑现各类补贴.9万元,发放创业贷款.9万元。
进社区帮助群众就业,当好“就业红娘”也是“三进三帮”活动的重要一环。
如何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有关人员介绍说,就业小分队首先将帮助群众了解招工信息。以城乡社区、小区为单位,全面摸清辖区内人力资源底数、基本情况和就业服务需求,并上报属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录入就业云平台系统,实现人数清、需求清、家底清。
▲就业促进小分队进社区宣传企业招工信息,帮助群众就业
其次是帮群众知晓就业政策。在各个小区公示栏上张贴企业招聘信息,引导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对就业意愿不强的加强职业指导,推荐适合的岗位信息。对有就业意愿但技能不足的,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再次是帮群众落实兜底安置。建立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失业人员以及去产能职工、困难企业职工等人员的就业意向台账,开展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录入信息系统,并根据对象特点、需求,积极引导,精准施策。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截至目前,已帮助群众就业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人。
开发岗位兑现补助
落实重点群体就业
市人社部门利用各级高校毕业生人才(就业)网开展就业服务,设立疫情期间稳岗政策咨询专区。延长报到接收时间,通过信函、网络、传真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和就业报到。
开发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疫情监测、防疫宣传、社会工作等非全日制、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
对生活困难且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临时生活补助。组织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企业改制人员参加网络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增强就业能力。
建立机制做实“线上”
全面优化就业服务
市人社就业部门建立人社服务“容缺”办理机制,全面梳理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和办理流程,以通俗的语言和易懂的方式,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千方百计扩大知晓率。
暂停各类现场招聘、创业活动、技能培训等人员密集型活动,将“现场”招聘转为“线上”招聘。利用内江就业V2.0、就业、就业云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