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随处可闻的机杼声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如今这机杼声在衡水市冀州区北漳淮乡景家庄村“田园棉民俗文化园”内热闹地响起,而这座文化园的女主人名叫阴红霞。
阴红霞今年33岁,不仅将父亲创立的手工粗布产品的企业越做越大,还带动农村妇女再就业,扛起了传承这项非遗文化的重任,而且还让田园棉粗布制作技艺重获新生,走向全国。
毕业接手粗布工艺让传统与现代审美互融互通
学生时代的阴红霞,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热爱,对于童年在农村老家生活的经历,阴红霞回忆道:“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织布的机器总是特别好奇,就偷偷地想自己尝试,不过大人们总是怕我把机器弄坏。”从那时起,她就对织布机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她的父亲阴宗杰喜欢穿粗布衣服,同时受他的影响,自小也对粗布衣服留下了深刻印象。
年5月,她的父亲成立了冀州市田园棉被服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册了“田园棉”商标,专门生产手织老粗布。年阴红霞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到农村老家,接手了父亲的手工织布事业。从那时起,她就将保护好、传承好田园棉粗布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时常说:“传承田园棉粗布,我有责,我幸福。”
看着工人们辛辛苦苦织出来的传统粗布,虽然舒适实用,但是色彩单一,花式老旧,做出的床品、衣服款式也很单调,很难吸引起年轻人的购买欲,只靠口口相传,怕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让粗布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喜爱它,才能让粗布重新焕发生机。”阴红霞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工艺的基础上搞创新,让传统粗布跟上时代的步伐。
通过跟部分客户沟通,并结合自己实际体会,阴红霞发现,用纯棉粗布为被里、精纺面料为被面做出来的被罩,既亲肤舒适,又时尚漂亮。该系列床品一经上市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这两种面料相结合的工艺被称为“绿色双面料工艺”,并获得了“河北省科技成果奖”。
老粗布搭上电商带动农村妇女再就业
为了让粗布有更好的发展,阴红霞带着四五人团队来到南方,发现那里的竹炭和乳胶市场非常广阔,而北方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阴红霞认识到,用老粗布做枕套,竹炭或乳胶做枕芯,做成各种颈椎枕,一方面纯棉粗布与皮肤亲密接触健康舒适,另一方面在睡觉休息的时候就可以让颈部得到放松,是非常符合健康环保理念的产品。年,经过半个多月的考察,团队讨论研究后,阴红霞进购了竹炭包和乳胶枕芯,做成了第一批粗布竹炭颈椎枕和粗布乳胶枕,可是在当地市场却反映平平。
阴红霞马上意识到问题所在,新产品虽然很有市场潜力,但是人们的认识和接受力不足。“产品是好的,在当地做不开,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么好的东西呢?”这时候,她想到了电商,冀州有很多医疗器械电商,阴红霞挨个登门拜访,向他们学习、探讨电商经验,当年,她谈成合作的5个资深优质的淘宝卖家,一年时间内在网上卖掉2万多个粗布枕头,年销售业绩增加一百多万。近年来,阴红霞通过发展线上销售,把传统手织布产品推向全国,公司年销售额逐年提高,平均年销售额增加50%,成功带动农村妇女再就业。
家住北漳淮乡景家庄的刘冬雪,身患疾病,不能进行体力劳动,丈夫因病去世,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生活的不幸与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阴红霞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帮助她学习织布技艺,心灵手巧的刘冬雪进步很快,没多久就赶上了老织工的速度,一个月挣到了近三千元的收入。
年,阴红霞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成立精准扶贫小组,将冀州区周村镇和北漳淮乡设为示范点,由公司直接对接进行精准扶贫,成功带动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为此,田园棉生产基地被命名为“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年,阴红霞获评河北省“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
老粗布再次创新重新焕发新活力
“人们在追求美好环境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与自己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服装和床品的品质,绿色环保、纯天然无公害的粗布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颜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阴红霞这样总结她的客户们。为此,阴红霞百般思考,她认为手织粗布要想有好的发展,只能不断创新。在前人的智慧中融入创新理念,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意义,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策略,才能够让手织粗布越走越远。
为了在手织粗布色彩上创新,她下定决心把不用染色的彩棉当作手织粗布的原材料。“彩棉就是棉花本身的颜色,不会出现褪色和掉色的情况,而且零甲醛,达到婴幼儿可用的A类标准。”阴红霞介绍。
得知新疆棉花的质量比较好,产量很高,非常有保障。去年,阴红霞三次远赴新疆考察彩棉种植基地,开展粗布色彩上的创新,并通过与山东商家合作,让田园棉粗布脱去了“土”外套,披上了纯天然彩色外衣。
田园棉彩棉粗布作为极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青睐,目前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田园棉手织粗布现在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不仅能赚钱,更让我有一种自豪感!想想我织出的布如今已经能走向全国,所以现在织起布来都更带劲儿!”阴红霞笑着说。
建手织粗布观光车间致力于传承民俗文化
因为田园棉手织粗布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年,“田园棉手织粗布技艺”被授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这项传统的织布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手织粗布纺织技艺,8年阴红霞父亲阴宗杰建成了“田园棉民俗文化园”,而阴红霞如今也成为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
“田园棉民俗文化园”内包括纺织历史博物馆、田园棉文化馆、粗布精品展览馆、农耕展馆、田园绣坊、农家家园馆等,在这里不仅让人了解了耕织文化,也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阴红霞大学毕业继承父亲事业,在接手田园棉民俗文化园后,为了让游客可以观看老粗布的生产流程及生产工艺,并参与到织布环节中,年她设计筹建了手织粗布观光车间,让人们从中切身体会耕织文化的辛劳和快乐。
现在,田园棉民俗文化园年平均接待游客一万8千多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巾帼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点”。
依托田园棉民俗文化园,“非遗+扶贫”的模式,阴红霞相信以此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周围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中国有几千的传统文化,这就更加坚定了她的文化自信,她一定会将田园棉手织粗布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记者/夏晓婷
来自衡水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