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何为经济危机?
在现代社会,“经济危机”是个出现频次比较高的词汇,也是出现频次比较高的现实。
可它到底是个啥?它似乎是个宏观抽象的概念,世界近代史数百年,动不动就是十年一危机;它似乎又是个微观具体的概念,小到个人家庭,一旦收入支出不平衡,也会闹经济危机。
在《经济逻辑第一部》——「聊聊经济逻辑」如何看待疫情肆虐下的4月经济下行现象?中曾讲过,经济是一个闭环的逻辑,代表着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到生产的一个过程,一环扣着一环,一环拉着一环。而经济状况,就是一种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的平衡关系,无论是宏观社会、中观企业还是微观个人,都有这种关系,一旦这个平衡关系失调,造成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就会造成经济危机。
我们一般探讨的经济危机是指宏观概念的,表征现象就是:首先是供不应求,然后资本加大投资,造成供过于求,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混乱和瘫痪之中。
那有人就说了,那我们只要小心点、谨慎点、有计划一点,是不是就能避免经济危机呢?
不好意思,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经济危机是必然性的,而且还是周期性的,每隔个十年甚至几年就会来折腾一下,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啥意思?
就是生产是服务于全社会的消费需求的,但生产资料和资本却是属于资本家私有的,由资本家私人来控制生产力适配生产关系、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当某一领域的社会需求旺盛,造成供不应求时,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就会疯狂投资这一领域,造成大量生产资源往这一领域注入,然后又造成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大量生产资源浪费,工厂亏损,工人失业,经济危机随之而来。
如果生产资料和资本由全社会共同控制,社会各领域中,需求量有多大,就配备多大的生产量,生产和需求完全适配,供需不平衡的关系完全不存在,经济危机也就没有了,那就皆大欢喜了,这就是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无法消除的,生产社会性和资本私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每当激化到高潮之时,就会通过经济危机爆发出来,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然后社会经济再经历“萧条”、“复苏”、“高涨”等几个阶段,再到危机爆发,周而复始。
世界经济危机研究译丛(共6册)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5购买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危机,就能理解这其中的底层逻辑。
贰——郁金香泡沫经济危机
发生在年的荷兰郁金香泡沫经济危机,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也是欧洲近代三大泡沫事件之一。
郁金香就是一种植物,据说发源于天山山脉,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传入欧洲,引进荷兰。荷兰是当时欧洲的海上强国,香料贸易繁荣,经济发达,满足危机引爆的前提条件。
郁金香的球根会开出美丽条纹图样的花,但其短时间内难以大量繁殖,造成一定的稀缺性。因此从年起流通于植物爱好者之间的郁金香就是比较昂贵的商品。
这就在事件前期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郁金香的名气越来越大,其改良品种也丰富起来,郁金香的美丽越发迷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郁金香,乃至于被人们大众所追捧。
郁金香供不应求的状况被进一步加剧,其价格一路走高,终于被一些投机分子看中,开始恶意哄抬郁金香的价格,就跟现在的“炒房”一样开始“炒花”。在年,一棵价值三千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八只肥猪、四只肥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奶酪、一个银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相当离谱魔幻。
因为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炒作郁金香的大军中来,连一些身处底层的农民也抵押自己的所有资产囤积郁金香,郁金香的需求膨胀到最高点。
当所有资本集中于郁金香市场时,生产供应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很快就开始逆转,原本最初的买家也就是爱好植物的人也开始不再接受需求,郁金香由供不应求转折到供过于求,在年2月初,其价格突然暴跌。
荷兰各都市都陷入经济混乱中,大量抵押资产的人群背负债务无法偿还,郁金香泡沫破裂。
总而言之,郁金香泡沫经济危机的逻辑非常典型:
郁金香供不应求——价格走高——资本疯狂注入市场——价格暴涨——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一地鸡毛……
叁——南海泡沫经济危机
年的南海泡沫经济危机也是欧洲近代三大泡沫事件之一,“南海泡沫”甚至成了经济学上的专有名词。
从17世纪开始,英国经济兴盛起来。然而人们的资金一般处于闲置之中,储蓄池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相当有限,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这如果把股票也看作一种商品,此时的股票就是供不应求。英国南海公司从中看到了赚取暴利的商机。
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这其实让南海公司换取了股票的经营特权。同年,为了刺激股价,南海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
一时之间,英国兴起了全民买股票的运动,上至国王、参众议员,下至民众,连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之中。牛顿见此情景不得不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全国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看到股票就买,他们完全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是什么,所有人都怕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全英股价平均涨幅超过5倍,其中南海公司在半年内股价涨幅高达%。
所有的资金疯狂涌入股票市场,股票开始泛滥,从供不应求开始转入供过于求。年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从7月份开始,南海股票遭到大量抛售,股价很快一落千丈,众多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众多财主富商因此破产,无数民众的财富被席卷一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直至历经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
南海泡沫经济危机的逻辑也非常典型:
股票供不应求——股价走高——资本疯狂注入市场——股价暴涨——供过于求——股价暴跌——一地鸡毛……
肆——年英国经济危机
年的英国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以“生产过剩”为正宗特征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为此后的“资本数百年,十年一危机”的基本周期定下了调性。
那这次经济危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世纪的英国早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哥,商业繁荣,尤其是货币经济玩得贼溜,作为国家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不断攀高,从年到年,其黄金储备价值从万英镑暴涨到万英镑。
国家有实力了,就开始对外发债,尤其是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更是热衷于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从年到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万英镑公债,这些公债又迅速转化为对英国商品的巨大消费购买力,英国出口业激增。
出口的增长,强烈刺激着国内的生产和投资扩张,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生产过剩的隐患就此埋下。
年和年间,由于生产扩张,商品量暴增,人们开始探索铁路运输,铁路项目成为资本家的投资重点,两年内迅速冒起20多家铁路公司,股市被疯狂推高到19世纪的英国最高点。
然而爬得太高,摔下来就会很惨。一家名为波耶斯的殖民地投资公司,因为债务危机倒闭,导致一批铁路公司接连倒闭,迅速引发蝴蝶效应,在股市上引起恐慌。投资人大批撤离,更多的铁路公司倒闭,股市猛烈下跌,银行投资遭受巨额亏损,引发存款储户恐慌性挤兑,引发大量银行破产。
银行破产又使得许多工厂资金链断裂,引发破产潮,英国的实体产业和虚拟产业均受到重创,社会经济陷入混乱中。
主要的逻辑线如下:
出口暴增——资本疯狂注入生产——生产过剩——物价下跌——资本破产——引发银行和工厂大批破产——一地鸡毛……
伍——年经济大崩盘
哪里的经济最发达,哪里的经济危机就最狠。随着美国作为头号经济强国崛起,经济危机的严重高发地就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
年被称为美国的“新时代”,美国经济生产力开始腾飞。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在年时平均仅为67,但到年时已上升到,到年6月时则上升到,增长十分强劲。
生产的动力是消费,为了鼓励消费,当时的美国普遍流行分期付款赊销。在—年,分期付款消费的销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增幅达到50%,从现在来看有些惊世骇俗。
高增长的消费支撑着高增长的生产。然而,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有着薄弱的底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农业还处于萧条恢复期,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农民始终处于贫困线之下。
而美国工业的机器普及,使得工业总产值在十年内几乎增加了50%,但也同样使得大批工人失业。
工农群众是美国的消费基本盘,在美国生产力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底层的消费购买力其实是没有增长的,因此只能依靠分期付款赊销来营造日益膨胀的消费市场假象。
由于底层群众的实际消费力与分期付款赊销越来越不匹配,年,这种消费信贷系统终于崩溃,大批消费者还不上贷款,消费需求暴跌,整个生产端遭受重创。
然后在10月24日,美国股市发生大崩盘,至29日,共有亿美元的财富在股市中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股票市场的崩溃,使得民众纷纷冲进银行发生恐慌性挤兑,银行大批破产,美国金融产业整体崩溃。
紧接着,美国社会迎来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农民潦倒,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生产过剩”的产品,竟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还把新鲜的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
这次经济危机又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演变成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此次经济大崩盘主要的逻辑线如下:
工业生产力暴涨——分期付款赊销刺激消费——供不应求——生产投资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体系崩溃——消费暴跌——供过于求——资本破产——生产端被重创——一地鸡毛……
陆——年金融危机
也是从美国起始的年金融危机,其破坏程度可以与年经济大崩溃比肩。这场从美国漫延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蒸发掉了地球上的一半股价,是一场金融浩劫。
这次危机其实是房产市场的供需平衡遭到破坏而引发整个金融系统崩溃的经典事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便是: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以消费带动生产,唯有高消费,才有高生产,完全依靠市场规律支撑经济发展,根本无须政府来干预。
这种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过的一句话: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
因此美国方面疯狂鼓励消费:你没钱啊,那就去贷款啊!
从年开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成为消费领域的最大市场,而且这几年美国利率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以致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了起来。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次级贷款。在美国,因为鼓励消费,贷款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所以人们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走长期贷款。但是失业和再就业也是在美国很常见的现象,就有许多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买房的信用等级因为达不到标准,只能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与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很低,但是作为成本,贷款利率相应地比标准抵押贷款高很多。
当房价越来越高的时候,人们就产生了一种幻觉,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因为房子是刚需,人们的住房需求会一直在。因此银行认为把贷款投给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为零,因为即使收不回贷款,也可以收回抵押的房子啊,房价那么高,把房子拍卖也能有利润。
最终,这种乐观精神,让银行们大胆开放了次级贷款,许多偿还能力堪忧,以前无法贷款买房的人也买起了房。
银行为了加快赚钱效率和周期,把贷款的债券卖给投行,投行又把债券转手卖给其他投资客。为了最大化的规避风险,收回来的贷款被拆成无数小份,并且投资机构和风险评级机构合作,将贷款债券打造成几乎没有任何风险的金融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投资客买单接盘。
但谁也没想到,当房价越来越高的时候,底层民众的真实消费水平是没有增长的,贷款是要还的,而且贷款利率是变化的,头几年利率低点还好,当利率稍微高点,底层接盘买房的那些次级贷款者就受不了了。开始有大量的次贷消费者因为无力还贷而选择躺平,而且因为房价越来越高,人们发现连贷款买房都显得无比吃力时,购房需求急剧下降,房价开始下跌了。
经济活动遵循一套闭环逻辑,一环扣着一环。房价一旦开始剧烈下跌,恶性循环便开始了。
房子开始贬值,房地产市场便会引发恐慌性抛售潮,使得房价越来越低。那些早已选择躺平的次级贷款者任由银行收回房子,但银行收回的是剧烈贬值的房子,根本不值钱,因此银行损失惨重,大量破产,而那些下游产品链的投资机构和投资客跟着遭殃,也是大量破产。
由于受牵连的投资机构许多都是华尔街巨头,危机很快传导到股市,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这种势头甚至在短时间之内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对实体产业也造成了冲击,世界金融系统一度濒临崩溃。
年金融危机主要的逻辑线如下:
强烈刺激购房需求——次级贷款流行——房价越来越高——次贷者躺平——购房需求开始降低——房价降低——房子抛售潮来临——大量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甚至破产——股市遭遇浩劫——一地鸡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