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职场人可以抓住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所谓的「内卷」和「躺平」之间,看似非左即右的选择中,是否又有第三条路?
文|王唯
编辑|楚明
产业迭代、竞争愈发激烈、世界局势变幻……经济神话和阶层逆袭的故事变得越来越罕见,只有「不确定性」成为为数不多的常态。如今,全世界都在「大洗牌」中寻找答案,如何在不确定性之中生存发展,成了新的时代命题。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社会情绪也在发生变化。大家越来越多地感受到,随着环境的变化,职场变得浮躁,职场人变得短视,有人「摸鱼」,有人「摆烂」,有人担心被裁,也有人选择不停地变换赛道。
林惠是IT行业的从业者,35岁那年,她离开了这家待了5年的公司。看过了太多类似「某大厂裁掉了34岁以上的员工」「互联网中层再就业路难选」的文章,她很清楚地知道,在IT行业里,35岁以上的职场危机比其他领域来得更凶猛。她迫切地想要转行,做一份出差少、前景稳、也不需要担心因为超过35岁就被辞退的工作——岗位最好是办公室文职,公司最好是国企。
然而,林惠收到的面试通知,不是推销银行信用卡的,就是卖保险的;她也去找了在国企的朋友内推,HR看过简历,却始终没联络。林惠回忆,那年的新年钟声敲响时,36岁、单身女性、无业,这三个关键词深深刺痛了她。
35岁后的职业危机、女性生育后的职场危机、年轻人跳槽频繁……在近期结束的两会中,很多围绕「职场中的个人困境」的话题出现在提案和建议中,受到公众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