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资源 >> 正文 >> 正文

从人际信任走向规则信任的商业社会砺石商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2/20
白癜风优惠政策 http://m.39.net/pf/a_5779523.html

砺石导言:信用程度是影响一个社会商业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但随着现代化交通与互联网社交工具的发展,中国社会正由过去的熟人社会转向现在的陌生社会,在陌生社会,过于寄信任于“人”的社会土壤已经不复存在,那么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商业社会也亟需从传统的人际信任转向规则信任。

刘国华

作者

一连串P2P事件“爆雷”的同时,也将中国商业社会的信用危机再次暴露在人们面前。而其中这些踩雷的投资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出于对“熟人信任”才投入其中的。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当前社会的总体信任度已低于60分的“及格线”。

今天中国商业社会的信任危机,与互联网带来的传统人际信任关系剧烈动荡有关,亦与跟进不及时的规则信任也有极大关系。回看历史,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缘由。

1

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周朝共延续了年,传了30代37位君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周朝的历史,从信任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是从人际信任到规则信任转变的历史。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戚、近臣,由这些诸侯建立属地自治。这就是“封建”的来历。周天子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因为分封的都是亲戚和近臣,有天然的人际信任。分封时,周天子会赐给诸侯们一块玉珪,就是将一整块玉石分开的,天子和诸侯各执一块,作为分封的信物。

那时天下被周天子分封了二百多个小国,天子与诸侯之间彼此信任,整个社会比较安定、礼乐文明。这个时期,成为孔子口中最推崇的时代,他曾无限神往地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然而公元前年,周幽王一把烽火,为博妃子一笑戏诸侯的游戏,把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信任关系毁于一旦。后来犬戎攻破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开始了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此后,在长达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信任开始了一段从“人际信任”到“规则信任”的调整时期。此中诸子百家的争论,从信任的调整视角看来,可以说是在人际信任治天下,还是在规则信任治天下的选择中不断磨合。

最终,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将信任归于刀斧拳剑“规则”之下,中国开始进入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代。严格来说,封建制度在这里终结,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人际信任也由此消退。

从汉字“信”字的演化来看,基本上也符合以上的逻辑。

最开始的“信”字,仅由“人”和“口”构成,意思是信任只需要嘴里说出来就行了,这是非常纯粹的人际信任。

之后“信”字的结构演变为“很多人拿器皿向神发誓”,意思是空口还是无凭,还是需要很多人一起,由天地神鬼作证。这个时候的信任,已经开始脱离纯粹的人际信任,走向共同的约束信任。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诚也”,而“诚”是什么意思呢?诚是言字旁加上一个“成”,而“成”的原意是一把大斧子下面有一个点。意思是所谓信任,需要在武力威胁下完成约定。

这个时候,信任便完成了从人际信任到规则信任的阶段性过渡。

2

不过此后多年的时间里,传统社会的信任并没有完全走向规则化,整体上仍然维持在人际信任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交通工具和信息沟通技术的不发达,导致绝大部分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面,只能被迫生活在熟人社会里。

即使像宋朝这样商业发达的朝代,因为交通工具的局限,人口的流动性还是非常低的。从《清明上河图》上能发现,当时的交通运载工具局限在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平头车等等。宋朝马匹稀缺,人们多用牛车,也有乘驴车的。跟今天我们出行有高铁、飞机,不可同日而语。

据周密《武林旧事》有关于宋朝商业信任的记载:“有贫而愿者,凡货物盘架之类,一切取办于‘作坊’,至晚始以所直偿之。虽无分文之储,亦可糊口。此亦风俗之美也。”说的是,那些来临安做生意的穷人,可以到“作坊”预领货物、盘架之类,也不必垫钱,等傍晚卖了货物回来,再付还“作坊”本钱。

一个人一生如果只能生活在很小的地域范围,无法流动,其信任关系的力量就会显得极其强大。在这个无法逃离的熟人社会里,个人的口碑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人际信任。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往往做事不是靠商业规则和法治,而是彼此之间的人际信任关系。越小的城市,这种特点就越加明显。前不久有篇刷屏的网文《混在县城,读懂中国》,其中能读到即使在今天的县城,也能看到这种熟人社会的影子。

这点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熟人社会讲究的是人际信任。而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需要规则约束,存在法律。

由于人们的区域流动非常的艰难,只能更多地与家庭成员和邻里生活在一起。因此以血缘为核心的家族关系,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关系中占有支配地位,是建立人际信任的纽带。

以血缘信任关系为起点,人们又将这种关系进一步泛化,扩展到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际交往当中,形成拟亲缘信任关系。这种人际信任关系,在地域上、群体上都是极其窄的,它不但构成了传统熟人社会的秩序基础,也是人们本体安全感的所在。

从社会关系的维系来说,基本上在“五伦”的规则信任下进行,就是做到“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里的信任关系,实际上是基于两个潜规则:一是自然信任,如父子有亲、长幼有序,二是道德倡议,如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在这样一个小的地域范围内,社会的整体信任是有序的、稳定的,也是温和的。只有当人们走出熟人社会的圈子时,才会对陌生人进行信任的考察,发现信任的冲突。

3

信任关系遇到的第一次冲击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考恢复、进城打工、下海经商、下岗再就业等频繁的社会流动与地理迁徙,迅速改变了社会的信用结构。

人们自此开始从传统封闭的地域中抽离,之前那种稳定的、温和的人际关系开始渐渐被打破,陌生的、短暂的、不确定的交往关系开始强烈冲击着人际信任模式。

大规模的区域人口流动,大大打破了物理空间层面的信任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信任关系又在虚拟空间层面被打破。线上信息流、空间个体流动急剧加速,打破了原有稳定温和的信任关系,中国社会真正开始从熟人社会走向了陌生人社会。

在传统熟人社会时代,信任就像空气,一般长期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进入陌生人社会后,人们突然发现信任好似突然来到高原,开始感觉到稀缺。社会整体的信任状况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高信任度,到了“不和陌生人说话”的低信任度,也可以说是从“平原信任”走向了“高原信任”。

现代社会的信任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现实社会中的朋友圈子,这和传统社会的信任相似。与传统社会的差别在于,这种交往是短暂性的,而且容易生变,也就是以前不认识,以后也不确定能交往多久,呈现出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状态。二是基于兴趣聚集在一起的线上社群,他们大部分时间只在互联网上聚集,极少会在线下在一起,形成“点赞之交”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还是一种陌生人的关系。

当整个社会处在一种大规模的陌生人社会时,社会运行的成本就非常之高,谁都不信任谁,各种交易很难达成。为了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就必须建立起“规则”信任关系,也就是建立起法律规范、监管体系等等。

这点正如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的,信任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即使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没有人际信任,也可以依靠规则在短时间确立信任,从而降低了交易的成本。这里规则信任让合作摩擦得到简化,让商业社会得以高速的发展。否则就变成了德国的社会学家齐美尔在他的《货币资本》一书中说的“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性信任,社会自身将变成散沙。”

陌生人社会,人们脱离了“地缘”和“血缘”,信任也必然要从人际信任转向合乎道德的契约、制度和法律的规则,由依赖于“人”的信任,向依赖于“规则”的信任机制转变。

从这个角度而言,目前频发的商业信任危机,与中国社会的规则信任缺失有关。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早已经是“陌生人社会”,但是他们的社会信任度要远比我们高,归根结底是他们有了作为约束和监督的规则信任来实现。

4

信任关系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冲击是因为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大面积破坏原有信任关系的同时,也以技术手段在重塑社会的信任关系。对于互联网商业而言,没有规则信任的建立,就不可能有高频交易,而其中涉及资金的支付体系建立是重中之重。

我们看阿里、腾讯、美团、京东、携程等各种的互联网公司中,其中交易的达成都离不开支付系统。但是很少有人会把支付系统对于互联网经济的意义看得有多重,这其实是大大忽视了支付规则对互联网底层信任的塑造作用。

年,MaxLevchin、PeterThiel和LukeNosek三位美国年轻人创办了PayPal的前身Confinity。年,Confinity与马斯克创立的X.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