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六保”之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其中明确“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自本月以来,中央多部委、全国各地已密集出台多项就业“新政”,涉及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就业群体,这些举措直指促就业、拓岗位、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居民收入。
看点1
中央多部门密集出台“保就业”举措
●中央六部门出台十项行动保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月,人社部、教育部等6部门正式启动十大专项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百日冲刺”行动将从5月份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在这天里,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将重点组织开展升学扩招吸纳行动、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行动、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行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行动、重点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行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狠抓责任落实行动等十大专项行动。
●人力社保部为毕业生就业推“五扩大”举措
人社部副部长李忠介绍,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万,但受疫情影响,招聘下滑,求职也遇到很多困难,受到很多限制,很多实习机会也中断了,再加上今年机关事业单位考试招录、考研复试延后,毕业生就业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一些贫困家庭毕业生面临更大压力。
对于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人社部目前推出“五扩大”的针对性举措。其中包括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自主就业创业规模、扩大升学入伍规模、扩大见习培训规模等。
李忠介绍,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采取措施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对企业招收毕业生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支持,同步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通过稳定企业就业这个主渠道,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同时,今年还将有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笔试面试,扩大招聘招募规模。比如“三支一扶”项目,平常往年要招人,今年进一步扩大规模,招到人,扩大了近两成。
今年,还将扩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李忠说,不仅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也把基层公共服务的一些短板补上。支持先上岗再考证,更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尽快地到这些岗位工作。开发更多城乡社区服务、基层医疗、科研助理等领域的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
●国家发改委聚焦重点企业行业出保就业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5月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强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下一步把就业优先导向作为所有政策的着眼点。
国家今年将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群体推出保就业举措。赵辰昕介绍,要在外贸企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以及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上加大扶持力度。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也明确表示,对两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实行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包括农民工)常覆盖、全覆盖,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
看点2
多省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