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优势 >> 正文 >> 正文

80的失地农民反映就业困难,50以上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4/20

当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中重要的增长动力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我国城镇化率已经从年的47.5%上升至年的60%。城镇化的含义就是资源在空间上实现大规模的重新配置,土地资源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资源,它的重新配置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就会有农村土地从农用转变为非农用,据估计,今后每年征收农地会达到16.7万到20万公顷。同时,截止到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会超过1亿,而且以后每年还会再增加万人左右。

人类自古以来与土地相互依存,土地对农民来说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料,因而,在土地被征收后,农民面临着失地又失业的风险。但绝大多数失地农民因自身就业观念较为落后、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能力较弱等原因导致就业困难。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有80%的失地农民反映就业困难,有56%左右的失地农民迫切希望有就业机会,有50%以上的农民是在失地后应该就业而未能就业,这说明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些大量的无业失地农民涌入容纳能力有限的城镇中,加剧社会贫富的分化,会使城镇化带来的有限经济成果被消耗,使城镇化的效果减弱甚至可能为负。一个科学有序的城镇化应该是每个想就业的失地农民都能实现就业,而且是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他们应当是能够在城镇化的空间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红利,实现生活富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