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来源:查尔斯
又是新的一年,重新起航。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转职再就业的那些事儿。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那种豪情壮志,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生活状态像放映机般慢慢旋转从眼前一幕幕浮过。画面定格在当下,已不再年轻。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当职场中充实着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时,人到中年的我们可能会遇到职业瓶颈和就业危机。从毕业就任职一家公司直到退休的当然有,可惜凤毛麟角。多数人选择中途下车,或因个人原因或因公司原因,离职再就业可谓是永远的话题。
我们所遇到的求职者十有六七会再选择之前从事的职能。老成,经验丰富,有人脉,有资源,可以要求更高的薪酬和职级。确实,有时是会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我们看来招聘方越来越倾向年轻有为的候选人也是不争的事实。路在何方?久久不能敲开一扇门时,为什么不去选择打开另一扇门?
有人会说,隔行如隔山,就算有这想法也是一件不易的事。职场有容易的事?容易就不是事儿了,那是缘。你无法游向新的地平线,直到你有勇气告别海岸。转变一下思路,勇于跨出第一步,重新调整心态,降低自身预期。即使做不到很快热爱新选择的工作,但至少把墨守成规,厌恶挑战这种负面情绪从心中排除。求职的道路可以很宽也可以很窄,就看各自的想法和对未来的规划了。
有人会说,是否过于理想化了?我们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就拿身边之人来说,不乏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小伙伴,有曾经做人事的,做教培的,做金融的。大家齐聚一堂,努力做新的事业。职业之间往往有互通性,问题在于想不想尝试,愿不愿意去尝试。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杰夫·贝佐斯,这位现在的亚马逊创始人、曾经的世界首富,曾在华尔街从事计算机科学方面工作,在他31岁时才开始转型到电子商务世界,创办了亚马逊。
巨石Johnson的过渡职业不是一次,而是两次。在他成为“体育娱乐界最令人激动的人”之前,他曾是加拿大足球联盟卡尔加里斯坦德的备用后卫。年,他放弃了足球生涯,以24岁的年纪加入了世界摔跤联合会,并于21世纪初达到了明星级别,并跨界拍电视和电影。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乏可圈可点的人物。班超的投笔从戎,鲁迅的弃医从文。这些人,可能多少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但安于现状,不思求变,又哪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再来说说不那么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儿
有那么一个候选人,本硕毕业,任职于五大行之一,帅气,背景优异,之前一直做投研工作,因兴趣原因想转投资。收到某金融机构OFFER后,还在频频的看工作机会,确实这类候选人是不缺公司看上的。然而优秀人才都有一个通病,心不定。选择性变多,各路的橄榄枝,薪资待遇的诱惑,使其举棋不定。攀比之心就这样静悄悄地滋生了。何为攀比?这家offer数字太低,这家平台不够大,下次肯定会有更适合自己更诱人的offer。我不能一刀切说这种想法不好,会有很多人说这不是很正常,这太普遍,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俗话说得好,毛病都是被惯出来的。眼高手低在当今年轻人中相当普遍。明确自己的方向,是往券商发展还是公募或是资管,一味地看重经济利益,忽略未来发展,只会固步自封,收窄未来的道路和可塑性。
遥想年长一辈人爱岗敬业,珍惜工作机会的程度不能同日而语。早到打扫公司卫生,为负责人泡茶倒水,在现今已成为难以想象。在越来越忙碌的今天,是该好好沉下心来反思。孔子曰,一日三省吾身。不过是浮云罢了。
候选人J却是另一片景象。J同样本硕毕业,就任职于一家金融公司长达十一年。可谓相当稳定。由于一些工作前进的原因,J找到了我们,诉说了一些想法,想转变自己的工作内容。我们也帮她推荐到了合适岗位,虽然应聘之路曲折坎坷,J并非招聘方首选,但凭借着个人坚持和耐心,对工作的珍惜,数月后成功得到HRD的认可并成功入职。现在已通过试用期完全适应了新公司的节奏,工作非常努力。J的历程我们是从头见证到尾的,一路走来令人振奋。从开始的唏嘘到最后大团圆结局感觉像在电影中一般。现今社会中大力提倡正能量,何为正能量?这不正是职场中最大的正能量?但凡J有一丝犹豫,一丝的打退堂鼓,一丝的被外部因素影响,这份工作机会就会悄然失去。J坚持下来了。都说态度决定一切,J并没有一个顺利的开端,是什么让其成功转型?这不正是我们要反思的吗?J的经历并非个例,也真诚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求职者有所转变,让正能量充实在我们身边。
也许遇到一家能看重你的机构并不容易,职场硝烟从未停歇。数十人竞争一个岗位之事已并不稀奇,十之九人只为一人做嫁衣。秦末萧何曾对刘邦言,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遇到一位好“伯乐”确实是关键因素之一,可没有胯下之辱又哪来垓下大捷。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在职场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