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的重要一年。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发展主题,在脱贫攻坚、文明实践、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事业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示巾帼风采,创造了突出的业绩。 今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本报聚焦兴安盟涌现出的优秀妇女典型代表,听她们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兴安盟妇联借此激励广大妇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巾帼力量,并向大家送上节日的祝福。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
用“绣花功夫”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
白晶莹在刺绣扶贫车间为学员们培训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我在自治区妇联和盟妇联的关心支持下,立足家乡实际,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我作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发展专项推进组组长,以蒙古族刺绣文化产业为抓手,有力推动蒙古族刺绣传统非遗技艺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2.6万名科尔沁草原绣娘执针持线,绣出了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美好生活,成为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晶莹耐心为学员讲解
年以来,我组织返乡大学生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蒙古族刺绣体验区、蒙古族刺绣产业园等。我无偿设计制作出件刺绣产品和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使用,以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和惠及百姓的为民情怀,逐步建立起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运行机制,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截至年底,参与刺绣产业的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均年增收元以上。同时,我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助力科右中旗获得“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成功举办万人刺绣大会并获得“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活动”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有力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实现了助力百名大学生返乡就业、培养千名刺绣技能艺术人才、带动万名妇女参与刺绣产业的经济社会成效。 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妇女工作者,在各级妇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展现蓬勃发展的新景象及参与其中的农村牧区广大妇女绣工呈现的脱贫致富新面貌,我得到了组织的认可,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这份荣誉是妇联组织对我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是对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的一份鞭策与鼓励。获得这份荣誉,我倍感荣幸,也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我将以此为新起点,不辜负组织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齐晓景扎根家乡“展翼”飞翔
“大丰收”
我叫齐晓景,出生于科右前旗的一个普通村庄。贫穷和落后,是我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年,我在村里出名了,考上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当时,家里连学费都交不起,是村里这家元、那家元凑的,大家都说“晓景要出息了”。 每当我看到家乡依然那么贫穷和落后,心里就会响起一个声音:“回村里吧!自己的人生舞台应该在这里,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改变这种生活状况。”9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村官,如愿分配到科尔沁镇远峰村扶贫岗位。 年村官服务期满后,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留在村里创业!当时手里只有多元钱,然后在各个部门帮助下申请了小额贷款3万元,租了2座大棚种起了平菇。第一次创业,资金不足,没有经验,最终结果不太理想。创业路上,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一直是我的心病,总琢磨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在妇联组织电商培训中,我学到了电商知识,结识了老师,回来就决定做网上销售。年,我成立了“科右前旗展翼电子商务服务站”,构建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同城配送为主、外地销售为辅。借着采摘园的客流量,网上销售平台也有了稳定的客源。现在,我们不仅有淘宝电商平台,还有 “展翼”的羽翼丰满了,从最开始的夫妻模式到合作经营,从最初的两人两“棚”到后来的一人多“棚”,合作社现在拥有社员31人,冷库、保鲜库平方米,自有大棚35栋,签约大棚栋,产品基地12个,年收入突破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当地贫困户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带领他们致富必须得有独特的办法。经过冥思苦想,我们为贫困户量身设计了“赠鸡还蛋”“赠鸡还鸡”“赠猪还肉”“送订单进庭院”四种扶贫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年以来,合作社与贫困户累计签约达家。 经过推荐,我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能够获得这份荣誉我万分荣幸!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激励。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珍惜这份荣誉,再接再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在农村这片沃土、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创造新业绩,为妇女做出表率,带领更多的妇女群众摆脱贫困,创造幸福。
全国最美家庭花拉家庭励志将奶制品技艺传承发扬光大
花拉(右一)邀请大家品尝奶制品
我是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芒来嘎查的普通牧民,我的曾祖母生前在图什业图亲王府制作奶制品,专供王爷和福晋食用。她继承了祖辈们传统手工制作技术,并一代一代传授下来,我也成为第四代图什业图亲王府奶制品制作传承人,我励志将技艺传承、发扬光大,并为之奋斗一生。 年4月,我身无分文借钱租了60平方米的门市经营奶制品店,从此踏上了创业道路。通过几年的奋斗,现已拥有一家平方米厂房、自创奶制品三十余种的规模化公司及参股的奶制品合作社。多年来,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只因我心中有一个信念:“不管我挣不挣钱,一定要让图什业图亲王府制作奶制品的手工艺传承下去,让我们芒来嘎查的奶制品走出去。我要带着家乡的姐妹们走出贫穷,为家乡贡献力量。”如今,当初的这个信念已成现实,我带领着嘎查贫困妇女、大学生,严把奶制品源头关、加工关、经营关,用诚信得到了顾客的赞扬和信任,把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我们的巴图查干奶制品销售网络遍及内蒙古、北京等地区,有的产品更是远销蒙古国、日本等。在多年的经营中巴图查干奶制品曾获得中国兴安盟·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特等奖,先后被评为“中国名小吃”“内蒙古名小吃”,公司被确定为“民族贸易企业”。 荣誉背后,我始终铭记“致富不忘家乡人”的承诺。我将家乡几十位贫困姐妹带进公司,让她们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公司成为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连续几年,我带领公司成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为孤寡老人送衣送物及奶制品、个人出资为嘎查妇女欢度“三八”妇女节、聘请蒙古国手工艺品老师为家乡妇女传授民族手工艺品技术,真正起到了“女能人”的带头作用。 能够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我欣喜万分,在这里我号召所有的家庭都行动起来,走出小家为大家,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全国巾帼文明岗代表李冬梅下岗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李冬梅
我叫李冬梅,今年59岁,2年成为一名下岗职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选择了当时本地无人问津的家政行业。3年4月,仅凭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间借来的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几块抹布、几个扫把、两名姐妹,就创办了兴安家政。同年9月注册了当时全国第二家、全区第一家带有家政字号的职业培训学校。 多年的风雨兼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兴安家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20年来,“一张桌子”培训出了8万多名学员,“一部电话”服务了38万余户家庭,“几块抹布”培养出了1名优秀员工,帮扶济困、捐资助学45万余元,从一间借来不足30平方米的屋子到如今搬进了平方米的家政办公综合楼,现已形成由兴安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便民为老信息服务中心、兴安盟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兴安盟家政服务协会等十家独立法人单位和社会组织集“产学融”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兴安家政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扶贫就业基地”“‘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企业”“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称号。我个人还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自治区万名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先进个人、自治区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自治区新时代北疆亮丽女性荣誉称号。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自治区家政协会会长,新一年,我要把联系和服务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扎实推进巾帼创业、妇女扶贫、关爱行动等系列巾帼行动,组织动员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自治区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红城志愿者联盟创始人王静让志愿之花绚丽绽放
王静(右二)在帮农户剥玉米
我叫王静,年出生,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乌兰浩特市都林街建丰社区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同时也是民间公益团体——红城志愿者联盟的创始人、内蒙古自治区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在工作中我始终谋求实效,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各个群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有着敢于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我创建的公益团体红城志愿者联盟,从9年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余人的队伍,从爱心演出到倡导低碳、从绿色环保到扶贫帮困,从残疾儿童到孤寡老人,从农民工子女到灾区群众,从义务献血到募捐义卖,我组织并参与公益活动余次,参与人数达0人次,筹集活动经费、物资总价值60余万元,受益人达万余人。我经常带头捐款为孤寡老人以及贫困家庭购买过冬煤炭,为贫困单亲母亲家中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打扫卫生、擦玻璃等等。已经连续10年带着节目和慰问品去看望乌兰浩特市社会福利中心的70多位孤寡老人。 为了积极奉献社会,我多次组织捐资助学活动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组织志愿者们先后与名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进行“一帮一”结对,每学期为每个孩子送去元的生活费用以及文化用品直到孩子小学毕业。组织累计超过人次的志愿者看望了上千名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以及残疾孩子等,为他们带去了学习和生活用品。同时又组织志愿者们资助了小学、初中、高中共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子,每个月给孩子元生活费。 我和我的爱人相识于年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就这样,两个有爱的人通过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相知相爱相守,从“志愿伙伴”变成了“伉俪夫妻”。结婚至今,夫妻二人相亲相爱,我们孝敬双方父母,用心用爱教育培养孩子,一起做志愿服务。全家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却是身边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八年的时间,我们夫妻二人共同进步,携手并肩,彼此支持和鼓励,在志愿路上一路同行。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不辜负各级妇联组织的期望和嘱托,踊跃投身伟大事业,树巾帼之志,发巾帼之力,建巾帼之功,展巾帼之美。作为一名巾帼志愿者,我定会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凝聚力量,贡献青春,尽己所能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让志愿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来源:《兴安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