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4日讯(记者姜婷通讯员沈立民)青岛市李沧区虎山路街道百通馨苑社区共有7个封闭小区,个楼座,居住着户余人,居民分别来自全国20多个省,有14个民族的居民在社区居住,主要有朝鲜族、藏族、锡伯族、回族、满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14%,目前共户,余人,是由多个民族、较高素质、较高收入的居民构成的高档、功能完善的社区。
百通馨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抓好民族共建。按照市、区民族工作要求加强社区民族事务服务管理的统一部署,提出了打造“润泽百馨,心系居民”的社区服务品牌,抓民族共建和谐,不断强化民族工作基础建设,创新社区民族工作,逐步形成了“培养三支队伍、健全六项制度,搭建三个平台、实行三心服务”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社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一人获得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称号。
构建“三位一体”组织体系,推动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建设由“单一管理”转向“共同治理”
社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充分发挥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谐的大家庭。让少数民族参与到社区治理、社区区域化党建共建议事活动中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因为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原因,生活中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社区把一些热心的少数民族居民纳入兼职联络员队伍,及时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办理和答复。自社区联络员队伍建立以来,多次协调社区党委帮助少数民族居民解决在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真正使少数民族居民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百通馨苑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其中第一党支部以少数民族党员为主,党支部书记由朝鲜族金成龙担任。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少数民族居民的利益诉求渠道。
百通馨苑社区共建议事会,有城管、公安民警、社区居民、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共议社区群众关心的事
近年来,社区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室,开展宣传、组织服务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辖区未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产生的群体性事件。年,社区组织了《以奉献强本色、以合力促共建》主题党日网络直播,着重以少数民族生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共建共治协商,引起强烈反响,天的点击量突破40多万。
构建“多管齐下”责任体系,推动少数民族工作由“各自为政”转向“全面布局”
社区始终坚持开放理念,积极构建推动少数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一个机制多项制度”的责任落实体系。社区党委每月的25日组织民族工作联席会,为少数民族人员在政策宣传、化解纠纷、法律维权、救助帮困、就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服务与指导。社区党委把少数民族党员划在第一党支部。在支部成立民族统战党小组,每月党小组召开工作例会,讨论解决社区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少数民族居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并安排下步工作事项。社区党委规定社区“两委”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2名社区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分管社区少数民族工作干部至少联系5-6名少数民族重点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详实的社区少数民族居民档案,每季度对少数民族居民进行一次走访。每逢中秋、春节两大节日,市、区民宗局及社区都对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居民必访,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社区设立少数民族工作联络员。由他们定期与少数民族居民进行沟通,了解少数民族居民日常需求,帮助少数民族居民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社区党委每月组织联络员巡回排查,积极稳妥地化解矛盾纠纷。社区建立日常工作通报制度,结合社区召开的办公会、党委会等把社区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社区少数民族重点工作专项通报,社区建设情况和上级有关会议精神随时通报,便于社区更好为少数民族居民服务。
百通馨苑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庆五一暨少数民族联合会成立12周年文艺演出
百通馨苑社区庆国庆文艺演出
构建“线下线上”平台体系,推动社区少数民族工作由“形式覆盖”转向“有效覆盖”
文体活动一直以来就是各族居民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群众性活动。每逢重大节日,社区组织少数民族居民与汉族居民一起,在社区广场每年举办元旦、庆三八、五一、七一、国庆等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以及水饺大赛、厨艺大赛。每年定期开展少数民族联谊会周年庆祝活动、少数民族特色的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青岛世园会期间,社区组织20余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代表免费参观世园会。社区整合资源,专门腾出活动用房作为社区少数民族联合会活动室,申请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活动室配备了免费健身器材、棋牌桌椅,购买民族特色演出服装、长鼓、麻将桌椅等,并安装空调及供暖等设施。
为方便少数民族居民办事,社区在服务大厅内专门设置了少数民族事务咨询服务窗口,为居民办理申领清真牛羊肉补贴、民族成分更改政策咨询等业务。根据少数民族饮食需求,在日间照料中心设立了少数民族专用日间厨房,方便午餐。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每周四的下午4点半带领社区未成年人参与“DFC一小时创意课堂”,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搭建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同时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了孩子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
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中心,完善了少数民族居民信息档案,把流动少数民族居民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员走访入户,搜集社情民意,了解少数民族居民情况。社区制作了“畅通最后一公里亲情卡”,送到每户居民家中,更好的倾听少数民族居民的心声。收集社情民意为少数民族解决实际困难。在市、区民宗局的帮助下,社区建立了电子信息平台,区民宗局为社区在服务大厅内专门设立民族工作触摸屏,还建立了百通馨苑社区民族工作网站,动态掌握少数民族居民流动人口入住社区的情况,及时跟进服务管理。
构建“三心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少数民族工作由“自力更生”转向“社区协同”
社区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立场出发,以“听民情、汇民意、解民忧。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的服务理念和凝聚力为抓手,运用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
社区实施畅通“最后一公里工程”,走到居民中,了解情况、听取诉求,协助职能部门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租赁住房、子女入学、就业指导等实际困难,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事找得到地方,有困难找得到人”。解决少数民族居民子女入学、入托难等问题,为多名下岗待岗的少数民族居民实现了再就业。每逢重大节日,社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并协调民政等部门为少数民族困难居民申请办理生活补贴,缓解生活困境,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社区对空巢、独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行亲情一对一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整合辖区资源,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健康咨询、家政服务、精神陪护等多方面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心。社区有一名朝鲜族阿姨,家中子女都在国外工作,平时老人大多时间在社区少数民族活动室度过。有一天早晨,阿姨迟迟没有来,负责联系阿姨的社区工作者多次给她打电话一直未接,于是赶到阿姨家,但始终无人开门,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与辖区派出所、开锁公司联系,带人上门开锁。开门后,看到阿姨躺在地板上,已经不省人事。社区工作者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因为发现及时,紧急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阿姨来到社区表示感谢,深情地说:“社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非常感谢!”
百通馨苑社区多举措、共促进,搭建交流平台,丰富、创新活动内涵,共同构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使广大少数民族居民住在社区、建设社区、共享社区,使社区成为了各族居民共建共享的和谐温馨家园。
19东亚海洋博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世界博览城开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余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参展,集中展出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类、大众消费综合类各类产品3万余种。此次博览会共分为海洋产业专业展、国内外商品展两大模块、七大展区。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海洋科技魅力,一站畅购全球,现分享一份观展攻略,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