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优势 >> 正文 >> 正文

该怎么理解老年人再就业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2/6/16
c#.net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ivk_sa=1023197a

昨天我们转发了一条新闻——如皋乡贤丁佐宏:66至79岁仍是中年,鼓励60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你怎么看?这条新闻引起大家的热议,先后有二三十人留言就此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丁佐宏的提案本身是很严肃的,有讨论和研究的价值,只是他面对媒体的一些表达不够严谨,引起不少的歧义。

丁佐宏这个提案是基于我国社会即将迈入老龄化的背景,老龄化已经是一个共识,不存在什么争议。

老龄化意味着两个问题,一是年轻劳动力减少,二是养老压力增加。

之前在大茶坊的留言区,我和一位朋友讨论过农村青壮年减少的问题。那位朋友认为,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都离开了,没年轻人愿意种田了。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客观,其实很片面。这几十年的时间内,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很大,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开始普及。最简单的,过去收割水稻,需要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棵一棵的割,一天下来,一个人能收完两亩地就算劳动能手了,这还仅仅是收割,后面还需要人力去脱粒、运输……

现代化的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两个人操作,一天可以收割上百亩。并且,随着遥控技术的应用,在一些大型种植场已经出现了一个人同时遥控好几台收割机的现象。

……

所以,尽管愿意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但农业的产量却是稳步增加。大家不仅比过去吃得饱,还比过去吃得好。

所以,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好事,不是坏事。

同样的逻辑,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了,也不一定是坏事。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年——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为8.7%,由20.95万亿元增加到26.92万亿元,占全球制造业的28.1%,接近三分之一。

现实生活中,大家感受到的也都是物资供应的充裕,并没有出现匮乏。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和农业一样,也是由于生产力发展了缘故。

现在很多第一流的制造业企业都开始建设“黑灯工厂”。(黑灯工厂这个叫法并不准确,并不是所有的自动化生产线上都不需要灯光,事实上某些自动化生产传感器和智能识别系统也是需要光线的。)在这些工厂内,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都是在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上完成,只需要极少的操作人员。

据广州日报报道,格兰仕工业4.0项目一期具备年产万台微波炉的能力,单线可实现平均6.7秒生产一台微波炉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增加,年1-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套,超过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对那些最前沿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并不存在劳工荒的问题,真正招不到人的那些企业十之八九都属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

所谓年轻人不愿意进厂,这也是片面的结论。年轻人不愿意去的只是那些钱少条件差的岗位,真正的技术工种,并没有多少愿意出来送快递。

人往高处走,大家不愿意去那些夕阳产业很正常。

个人觉得,老龄化真正的压力不在于劳工荒,因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老龄化真正的压力在于养老问题。

什么叫老有所养,从来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三四十年前,大家普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谁家老人能够不干活还吃得饱、穿得暖,那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如今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但大家早已不满足于这两个条件。今天说某个老人福气好,绝对不是说他吃得饱穿得暖。

吃饱穿暖是物质层面的事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是问题。对老年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生活条件、医疗条件越来越好,高龄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身体的某些机能开始逐步退化,到了一定程度后,生活就需要有人照料。

这个时候不外乎是由子女照料或者是请人照料。子女照料失能老人,有很多客观的限制,首先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有工作,子女长期全身心照料失能老人比较困难。上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上班,意味着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会受到影响。

请人照料,这也很难。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价格差距极大,城里的普通工人都可能请得起农村人做保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和人之间工资的差距越来越小,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想要请个保姆越来越难。

最关键的是,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没多少人愿意自己的下一代从事某些一看就很辛苦的工作。大家不妨设身处地的想想,可有谁愿意自己的子女将来去伺候失能老人,尽管这个工作收入还不错。

恐怕也没有哪个保姆会说,做保姆的感觉很好,我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样做保姆。

……

刚刚是在微观层面的分析,从宏观上来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青年的占比越来越小,这部分中青年既要从事各条战线上的生产,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又要照顾下一代的成长,客观上,还能有多少青壮年留出来照顾老人?

从社会宏观层面来看,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由那些不那么老的老人先去照顾那些失能的老人,将来等他们自己年纪大了以后,再由下一拨人来照顾自己……

现在社会知识更新极快,创业原则上不适合年龄太大的人(我们说的是一般情况,不讨论特例),至于说制造业之类的,显然也没多少岗位适合老年人,所谓的老年人再就业,真正的意义其实是解决更老的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