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介绍 >> 正文 >> 正文

老春镜头老照片18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2/11/23

老春镜头里的百姓故事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40年,真快,弹指一挥间。

每当我翻开相册,随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我沉浸在青春年华的回忆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我拍照片时的人生百态。本集推出《下岗职工》专题,希望通过这组照片,再现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下岗职工现象。说一说下岗职工为了生活再就业的酸甜苦辣,让下岗职工成为历史不再重演。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一直面临改革开放以后所带来的种种冲击。进入九十年代,大量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三角债频发。国有企业重组也就成为必然,进而引起各企业大量裁员的下岗潮。

78年底,知青出现大返城热潮,我从巢湖夏阁大焦林场回到了巢湖水泥厂。78年11月,厂里内招我成了一名敲着饭盒哼着小调一步一回头走进食堂让人羡慕的工人。仅仅过了10多年,我也成了“下岗职工”。80年代后期,我不务正业,一下班就背着相机满大街跑,上班迟到早退时有发生,领导头疼我头更疼。

进厂工种任我挑选,我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工种—电工,负责车间水泥磨电机、龙门吊,运输皮带等维修工作,电工技术等级为7级。按照车间一位皮带工带着嘲笑口吻,我就是“灯泡”电工,言下之意只会换灯泡。加上厂部电视台搞起了“焦点访谈”,经常半夜三更扛着摄像机抓拍工人晚上睡觉的场面,那提着裤子面对镜头的尴尬场景,至今难以忘怀,电视画面就像警察抓到嫖客一样,经过厂电视台广而告之,弄得地球人都知道。

苦于当年不懂法,要是现在,按照《民法典》以“侵犯人格权”告你个扛着摄像机的假记者侵权,准赢!面对迟到一分钟罚款元的高压厂规,一气之下,我先是“停薪留职”后干脆炒了厂里鱿鱼,辞职走人。在拿到17年工作的补偿金元后(还是按照劳动部第42号文件据理力争争取来的),潇洒地向厂领导挥一挥手,我不带走一片“海螺股票”成了自由撰稿人,靠稿费养活自己。

我是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辞职第一人。我的举动,害了不少人。一位见我辞职,本来在厂工会“上班一支烟一杯茶一份报纸看到下班”的好干部黄守炳先生,步我后尘,辞职去了芜湖电视台。估计他也损失了海螺股票百万元,不知道他是否后悔,反正我不后悔,为了新闻事业。

90年代初期,芜湖市政府逢年过节,为了维稳安抚下岗工人骚动的心,开展为下岗工人送温暖活动。下岗职工凭下岗证可以享受购物9折优惠。

下岗职工问题最早出现于年代初期,当时还不叫下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职”,有的地方叫“厂内待业”,有的叫“两不找”等等。90年代中后期,下岗职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突显,并且引起社会各方面普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