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介绍 >> 正文 >> 正文

期待延迟退休老年人正常退休后,心理健康有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12/12
引言:

随着中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其心理状况也更为复杂。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中,年约有6.6%的老年人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至年,全球痴呆病人已达多万,中国的老年痴呆患者占比高达1/4,中国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评估退休政策改革的效果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养老金、就业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往往被忽视。

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老年人由于体力的衰退及活动能力的下降,更希望扮演较为次要的角色,因此会主动退出生产活动,让位给年轻人,享受晚年生活。

社会和政治权利通过代际传递从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对个人及社会都有积极影响,年轻人会拥有更多的磨练机会,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社会权利得到有序交接,不会因为老年人的突然退出而受到影响。

这种撤退是无法避免的,在生命周期中,任何人都必然在合适的时间从社会中退出,依据撤退理论,老年人是因个人活动能力下降自愿选择退休,但并不意味着往后进行孤独寂寞的生活。

退休制度将保障这些老年人享受平静的老年生活,有助于提升其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水平,如果老年劳动力在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则会引发老年人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什么是退休?

除正常退休之外,我国还包括提前退休、内退、退职的情况,使得退休人员的组成更为复杂。提前退休是指对于从事高空、井下等一系列对健康有害工作的员工,男性可提前至55岁、女性可提前至45岁退休。

内退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大量国企倒闭的大背景下,为了减轻国有企业转型中的养老负担,允许离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国有企业员工申请提前退休,目前各企业内基本不存在内退现象。

七十多年来,我国的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但退休年龄并未改变,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高于65岁,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

一部分学者将退休定义为劳动力离开劳动力市场,即从工作状态转变为非工作状态,其原因可能包括疾病致残等原因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

另一部分学者基于我国的退休制度背景,将退休定义为正式办理了退休或者养老金领取的手续,因此,这种含义下个体可能并没有真正离开劳动力市场。

退休对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在退休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可以看出退休后男性的抑郁得分出现向下跳跃,认知得分及生活满意度均向上跳跃,心理健康综合指标向上跳跃的幅度更为明显。而女性的各项心理健康状况指标在退休年龄前后并无明显差别。

退休使得男性的抑郁指数得分在10%显著性水平上下降了.6分,从抑郁情绪来看退休有利于男性心理健康。同时,退休使得男性认知水平得分在1%显著性水平上增加了.1分,退休有利于男性的认知,而生活满意度在退休前后并无显著变化。

从综合指标来看,退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提高了男性的心理健康得分,退休有利于男性的心理健康。退休并不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退休有利于男性的心理健康,而退休对女性心理健康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和女性面对的压力不同,这其中角色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公众的既有观念认为男性需要事业有成,而女性如果在子女教育方面做的出色、成为丈夫的贤内助,即便事业不成功,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因此男性面对的职场压力比女性更大,他们会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