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市场 >> 正文 >> 正文

广东公开十起社会保险欺诈骗保典型案例,有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5/7/14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俗话说,社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近年来国家对社保基金的管控日益增强,诸多企业、个人因社保违法行为被发现,轻则面临退回已骗取的保险待遇、影响征信、被处以罚款,重则面临牢狱之灾。近日,广东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选取了10起侵害社保基金的典型案例予以公开。借着此次典型案例公开,将结合实践与您一起聊聊,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社保诈骗?个人与相关企业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典型案例的社保诈骗行为

此次公开的10例典型案例,其中涉及4例骗取失业保险的案例、5例涉及养老保险待遇、1例涉及工伤保险,公开的案例虽然只是众多案件的冰山一角,但也可见其于实践中发生的概率如何。在当今经济形势下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对于未就业人群而言,不仅没有收入,还需要缴纳社会保险,所以骗取失业保险的现象屡增,此次公开典型案例,也是对频繁出现的此类现象予以警醒。

案例中骗取失业保险金的主要违法手段有三类:

第一种为虚构短期劳动关系后解除(例如案例1、2),他人收受一定好处费,为原本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员工缴纳短期社保,然后再解除,使其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二种为虚构解除证明(例如案例4),此类区别于第一种,双方存在真实劳动关系,且劳动关系并未解除,相关人员伪造解除劳动关系证明,骗取失业保险待遇;

第三种为隐瞒再就业情况(例如案例3),领取失业保险的人员。相较骗取失业保险,出现更多的情形为养老保险诈骗,涉及的主要诈骗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隐瞒参保老人死亡事实,伪造相关证明继续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例如案例5),相关人员原本正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但因其死亡,待遇应该终止发放:具体情形为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死亡,其亲属谎报生存证明,冒领保险待遇;第二种是伪造证明材料骗取退休资格进而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相关人员尚不能满足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伪造证明骗取保险,典型案例包括以下情形:改大年龄伪造身份证明,提前领取退休待遇;虚构劳动关系补缴;伪造特殊工种档案违规提前退休。此次典型案例中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手段仅一种,主要是亲属隐瞒工伤人员死亡情况,伪造相关材料,冒领工伤待遇。

二、社保诈骗的违法行为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仅涉及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但实际中社保违法行为与社保诈骗的涉及范围远宽于上述案例所涉及的范围。

首先,关于骗取养老保险的社保违法手段,除上述违法案例涉及范围外,还存在伪造证明材料或利用其他手段重复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在社保全国联网以前,相关人员伪造证明重复领取社保待遇,欺骗社保基金;其次,关于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还可能通过伪造虚假工伤证明、虚假诊断或过度诊疗等方式骗取工伤保险基金。

除此以外,笔者此前推文中涉及过骗取生育津贴的相关案例,主要是参保单位及个人通过虚构、编造参保人信息参加生育保险,许多代缴机构会通过拔高缴费基数骗取高额生育津贴,笔者此前所写推文中,相关机构骗取生育津贴高达千万。医保骗保的现象也屡屡发生,违法手段包括两类:第一种是个人用虚假信息就医,伪造报销材料骗取医保基金;第二种是医保定点单位超额、重复收费或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骗取医保基金。

三、社保代缴的类型及后果

从典型案例可见,社保犯罪最主要涉及企业的社保代缴行为。社保代缴主要是指第三方公司开户并在自己的社保账户为个人或其他公司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保代缴服务根据群体不同分为:为个人代缴社保与为企业代缴社保。

为个人代缴社保涉及伪造劳动关系;为企业代缴社会保险虽然在实践中长期存在,但是现在各地监管越来越严格,由于社保代缴机构和员工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同样存在涉嫌伪造证明材料等问题。

对于为个人代缴社保而言,可能造成投保人无法领取社保待遇,或涉嫌骗保的后果;而为企业代缴社保可能涉及多方面责任:民事方面,如因代缴社保导致无法正常享有社保待遇,有义务缴纳社保的用人单位可能需要实际承担相应部分;行政责任方面,如被认定为骗取社会保险,可能面临退回相应金额,并处高额罚款;甚至相关责任人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处以罚款、管制、有期徒刑等刑罚。

四、个人与企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近年来,社保基金监管增强,不仅人社发文对类似现象定性为社保违法、诈骗行为,多地也陆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

社保代缴属于被打击管控的范围内,人力资源机构是社保代缴的主力军。“社保诈骗”一词,被诈骗对象是社会保险基金,如果继续存在大量不符合社保领取条件的人骗取社保,那么只会带来越来越严格的社保待遇领取政策,越来越紧缩的管控政策,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的改革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相关机构如果要开展相应业务、提供相关服务,应当谨慎行事。

投保人也应当警惕,勿因小失大,许多案例中相关人员因代缴或挂靠,在案发后,被要求退还领取的养老金、被取消退休资格、损失手续费,丧失了合法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机会。如果此前缴纳灵活就业保险,也可以正常退休领取相关待遇,因小失大实属不划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