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命题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并扩大城镇就业规模。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
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以及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
●广东实践
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18岁的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冠军邓志贤在省机械技师学院的集训中心度过,正如此前无数个假期一样。“我不觉得累,学习技能让差点辍学的我看到了希望,掌握一门技艺,以后会有更好的生活。”他说。
邓志贤是广东“三项工程”稳就业、促民生、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十三五”以来,广东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支撑高质量发展,部署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零门槛和低门槛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养。特别是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三项工程齐发力,以“小切口”改革推动服务“大变化”、解决就业“大问题”、满足民生“大需求”、促进产业“大发展”,守住就业这块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
目前,累计开展培训“粤菜师傅”5.4万人次、带动17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南粤家政”38.02万人次、带动就业14万人;实施“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计划,全省技能人才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万人,占比达32.9%,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全面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促进更充分就业
“十三五”以来,广东大力推动“三项工程”,零门槛或低门槛培训全面铺开,带来了劳动者技能素养、就业能力的提升,努力实现更充分就业。
广东首先健全政策体系,出台“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保就业促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意见,配套出台标准开发、评价认定、就业创业扶持、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政策举措,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一揽子政策体系;还推进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打造高水平技师学院,为培养“粤菜名厨”“广东技工”“家政好手”等高技能人才打好基础。
同时,标准制定是人才培训全面开展的重要基础。广东分别建立“粤菜师傅”地方特色标准,突出人、菜、店三个关键,开发专项考核标准10个、地市特色模块试题项目40个;创新“广东技工”多层次评价体系,加快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完善“南粤家政”规范管理制度,出台家政服务员职业标准、社区家政中介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拟订家政服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七项地方标准。
通过规范化发展,广东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覆盖万人次以上,不仅帮助广大群众提升就业能力找到工作,还显著解决了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以年上半年为例,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02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8.4%;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5.3%,低于全国5.9%的水平,就业态势总体可控。
此外,广东还实施技能精准扶贫工程,支持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技工院校。将“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导入省际省内扶贫协作,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粤菜师傅”培训1.2万人次、家政服务培训2.3万人次。
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广东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实施“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计划,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个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特色专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南粤家政”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计划,扶持一批诚信、正规、优质的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所各类院校开设了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幼儿教育等家政相关专业;全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粤菜厨艺类专业所。
同时,广东通过高水平平台建设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数据显示,广东游泳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42个,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建有国家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各个;重点扶持建设11个省级“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和10个培训基地。
作为技能人才大省,广东还强化赛事驱动,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支撑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全省“粤菜师傅”技能大赛、两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广泛开展粤菜技能创业大赛、烹饪电视大赛、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形成强大的引导驱动力。
年至今,广东先后参加了5届世界技能大赛,其中在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选手分别获得了5金4银6铜2优胜奖、8金3银1铜8优胜奖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为中国代表团蝉联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线走访
农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
“粤菜师傅”打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这里的芋头口感很粉,高飞师傅还教会我如何料理芋头、煮海割米粥,准备回去时带点给亲戚朋友尝尝。”今年国庆假期,王女士一家从广州自驾到湛江,在虎头坡村采摘农产品后,又到不远处的螺岗小镇,跟随粤菜大师高飞学做了几道家常菜。最近,这种“粤菜+旅游”的新模式成功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从珠三角城市前往湛江体验。
“游客尝到了美味的粤菜,还能学会几道家常菜的做法,更帮助农民提高了收入,两全其美。”螺岗小镇景区董事长梁思桥告诉记者。虎头坡村蔬菜种植基地大棚里的农作物成熟后,除了供游客采摘,高飞粤菜大师工作室和当地的餐厅还会批量采购,收购价格比市面上要高出三成。往年卖1.6元一斤的芋头,今年收购价超过3元。
“带动一户人脱贫,两亩辣椒地就能搞定。”蔡晓军在几年前返乡创业,他与高飞携手当地人社部门打通了产业链条,摸索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销售模式。蒸蒸日上的粤菜产业,正在给虎头坡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带来改变。
粤菜师傅的加入,不仅为农产品拓宽了销路、提高了收购价格,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巧手之下,虎头坡的特产农产品被打造成各种精美菜式,含金量、知名度远超从前。
在御唐府餐厅,天鹅造型的芋头酥声名远扬,让产自虎头坡农村的芋头成功“出圈”,湛江乃至珠三角城市地区的大型超市纷纷找上门,希望采购相同质量的食材。
结合虎头坡的特产海割米,高飞设计了一系列菜品在十余家餐厅推广,还将海割米加工成米糊、海割米粥等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店里的海割米总是供不应求,今年4斤包装的海割米可以卖到元。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高飞说。
今年8月,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在螺岗小镇正式挂牌,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像高飞这样懂烹饪、懂包装、懂经营的粤菜人才从这里走出。螺岗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仅惠及农户,更为粤菜产业链条加入了全新一环——通过旅游路线串联分散于不同地区的资源,打通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脉络。
梁思桥告诉记者,未来将结合乡村游热潮,大力挖掘当地优质农产品资源,为城市来的游客准备好特色“伴手礼”,同时利用美味的粤菜吸引更多回头客,通过旅游带动粤菜产业乃至地方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升级需人才赋能,也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正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覆盖5.4万人次,让更多人凭借粤菜手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同时,推动出台“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意见,粤菜产业正与不同产业加速融合、相互促进,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金牌国手”变身“金牌教练”
“广东技工”助力边远山区少年圆梦
夜里11时许,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铣集训基地附近只能听见虫鸣,但基地内却灯火通明,机器仍在运转。数控铣项目教练田镇基带着周楚杰等五位种子选手,一早就开始训练,丝毫没察觉太阳已经下了山。他们已经为即将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备战多时,这种训练强度已是常态。
“从俄罗斯喀山回来,我就开始与这一批世赛种子选手一起训练。”年8月,在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赛场,田镇基顶住卫冕冠军的压力,凭借超高的技能水平,夺得数控铣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在这个项目的三连冠。一年多过去,这位来自广东揭阳普宁边远山村的少年已褪去当时的腼腆,完成了从“金牌国手”向“金牌教练”的转变。
“因为刚刚参加过世界技能大赛,所以我对比赛项目的细节比较熟悉,这对我训练选手很有帮助。”田镇基说。当然,做选手和做教练也有很大不同。“做选手只要专注做好训练就可以了,做教练则要帮助选手发现、总结问题,随时了解、帮助调整选手的心理状态。”
“我的目标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好项目选手,把他们送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田镇基对几位选手充满了信心。“因为对机械感兴趣,所以走上了技能发展这条路。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田镇基说。
和田镇基一样来自普宁的张志坤、张志斌两兄弟,也凭借技能成功走出了大山。他们先后在第43届世赛数控铣项目、第44届世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夺得金牌,被称为闪耀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竞技场上的中国“双子星”,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最年轻的专家。
由于沉迷网络、学习不好,张志斌一度觉得,“能当个网吧网管就很幸福了。”后来,在父母建议下,他跟随哥哥入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人生有了转折。
从面对机器屡屡出错的技能新手到世赛折桂,再到担纲教练带领队员征战世赛,张志坤、张志斌一路你追我赶、互相激励,从弟弟身上再也找不到当初那个“网瘾少年”的影子。
“学技能不仅改善了我们的家庭条件,更改变了我们的人生。”兄弟俩说:“我们让父母找了相对轻松的工作,还用在世赛上赢得的奖金为家里还清债务、盖了新房,生活越来越好。”
以赛促学、产学结合已经成为我省加快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培养“大国工匠”的有效方式——不少像田镇基、张志坤、张志斌这样的“金牌选手”转变为“金牌教练”,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薪火相传。
与此同时,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广东选手的出彩表现,直接反映出我省在职业技能教育推行的一系列举措行之有效,更说明广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已经领跑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相对领先。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广东技工”工程,让越来越多像他们这样渴望凭技能成才的年轻人圆梦“摘星”。广东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同时实施“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计划,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个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特色专业。目前,广东全省技能人才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万人,占比达32.9%,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人才新动能。
“回炉”培训再就业
“南粤家政”促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打开车尾箱,掀起地垫,用喷壶对准车箱地板细致地喷洒光触媒。脸上戴着口罩的广东茂名人李宇广,娴熟地为客户新车做着清除甲醛工作。今年4月才上岗“家电工程师”的他,目前已成为51家庭管家家政工程部的骨干之一。
曾失业数月的李宇广,今年3月在网上招聘平台上看到51家庭管家招聘家电工程师,他马上报名,经过一轮审核、面试后获得入职机会。随后,在公司进行封闭式培训学习和实践学习,掌握技能后,4月就独立接单、工作了。
“最近接的家电清洗单较多,一周大约有10-12单,偶尔还会去黄埔区支援做油烟机项目。”李宇广轻松地说,今年该公司订单量不断增多,作为一线员工的他,获得的平均工资也高一些,“公司实行多劳多得,现在供弟弟读书、交费的压力,缓解很多了。”
广东推进“南粤家政”工程,给了许多像李宇广一样的人改善现状的机会。一方面,“南粤家政”促进传统家政行业加快转型,顺应市场需求,创新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又加码推动家政专业培训,提升家政从业者的技能、科学知识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短时间的培训,使劳动者快速掌握岗位技能和要领,在提升其素质的同时,实现短培训、精就业、快就业,助力守住就业这块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
不少人正是借此学习新技能重新就业,进而实现收入逐步攀升。“今年我们新招月嫂中,有不少来自东莞、佛山等地的工厂员工。”深圳“妈妈来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4月份起,该公司通过自有平台和线下课堂,举办过多场免费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我们会吸纳自用,其他经过培训、获得专业技能者,也能很快在其它家政公司获得工作。”
“南粤家政”在帮助人们提升技能、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也为许多从业者提供了创业机会。“家政行业就像是冉冉升起的太阳。”曾做家政钟点工的王红梅,在江门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多年前,她随丈夫从河南来到江门定居,最初做钟点工,收入并不高。一次,她参加当地家政培训班,发现了一片创业“新蓝海”。
培训结束后,她当即决定开家政店创业。期间,江门人社部门积极为其提供创业指导、融资对接、补贴申领等全链条创业孵化服务。年,她的“傻大姐家政海逸城邦暖心店”成功开业,运营至今已服务超过个家庭,不仅收入翻了几倍,还为更多的姐妹创造了就业机会。
为了扶持和培育更多像王红梅这样的优秀家政从业人员,省内多地人社部门积极搭台,引导各地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系统的家政培训课程培训和提升家政业从业者,为该行业培育、输送人才;出台多种帮扶举措,包括从创业指导、品牌扶持、认证考证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以及政策支持。
据悉,“南粤家政”工程的推进,带动了一大批劳动力就业,为稳就业保就业提供了有力抓手。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南粤家政”工程培训28.41万人次,1.72万家庭服务企业吸纳乡村劳动力多万人就业。
南方日报记者肖文舸黄叙浩欧志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