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年至年,阳泉市累计新增就业人,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2%以内,低于省定4.5%控制目标;阳泉市登记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每年稳定在人以上;阳泉市外出农民工就业每年保持在1.2万人以上,来阳泉市务工农民工每年稳定在1.4万人以上;共接收安置退役军人人;失业人员再就业每年保持在1.2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每年稳定在人以上……
数字的背后是民生。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全市就业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阳泉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把稳就业摆在“六稳”之首,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全力扛起稳就业重任,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为阳泉市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
稳步推进职工安置工作
阳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在时代的大潮中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国有企业相继经历了改制、重组、破产或清算。在此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是否顺利,直接影响企业改革进程,也关系着社会大局稳定。阳泉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稳”字当头,积极采取转岗安置、自谋职业、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让4万余名涉改企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
为做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险工作,阳泉市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全力推进安置工作。在册职工工作满10年的,实行“内养”政策;对工作不满10年的,按有关规定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领取经济补偿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国企改革攻坚以来,全市22户“僵尸企业”全部宣告破产,17户终结破产程序,名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拨付专款1.17亿元,用于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和发放无异议职工债权,“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排名全省第一。
“对于熟悉党务、劳资、财会等工作的中层以上干部,我们也针对不同情况,出台了不同的安置政策。”阳泉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说。按照政策规定,对于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干部,安置到本单位留守处工作;其他人员择优安排到监管企业任职或派驻到其他监管企业、参股企业担任外部董事,发挥其企业管理和专业特长。“这些干部大多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可以在适当的岗位上发挥‘余热’。”
强化政策措施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感谢就业见习政策,让我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22岁的王涛是阳泉市众诚教育培训中心的一名业务骨干。年大学毕业后,王涛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年初,偶然的机会,王涛在阳泉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了解到了阳泉市青年就业见习的相关政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涛提交了报名申请,在中心工作人员的推荐下,王涛在阳泉市众诚教育培训中心参加了就业见习,见习期满后被留用,成功实现了就业。
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阳泉市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就业工作方针,积极在政府帮扶、市场培育、技能提升等环节上下功夫,出台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大力推进就业创业。特别是年以来,针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就业冲击,阳泉市充分发挥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