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工人日报一篇《促进低龄老年就业,实现“银发红利”》的文章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们热烈的讨论:
多少岁算是低龄老人?促进低龄老人就业,会影响年轻人就业吗?低龄老人就业这件事,对我们普通人会有什么影响?
我查了一下资料。我国的低龄老人是指60岁到69岁之间的老人,这部分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还比较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甚至可以为社会或者家庭再做一些工作。
日常生活中,很多低龄老人会通过退休返聘,自己找工作等方式实现再就业。也有很多低龄老人退休后选择带孙子为家庭做贡献。
之所以这次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能上热搜,我个人估计和大家面临的社会现实有关系。受疫情影响,这两年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迟迟找不到工作,35岁以上的人在就业上会遇到诸多门槛。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也会非常明确地表示,不要35岁以上的求职者,企业在裁员时通常会先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在35岁。
理由很简单,这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工资还高,怎么比得上可以卷到零零七,薪资要求还低的年轻人呢?
当大家都在灵魂拷问职场上35岁的人都去哪儿的时候。突然来一篇《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的文章,确实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担心,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实际上就是鼓励退休老人重返职场,这真的不会对年轻人的就业产生影响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只站在当下的时间点,用静止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把时间线拉长,看看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会得出更合理的答案。
根据联合国年人口报告的数据,中国的主要劳动力也就是20到64岁的人口,在年达到顶点之后进入长期下降的态势。年以后下降的速度还会加快,等到年就只有7.7亿人。
但问题是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养老需求也会快速增加,所以我们又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一句话就是: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又年年降低,国家的劳动人口会越来越少,老龄人口会越来越多。
所以站在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维度来看待人口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中国社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劳动力不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隔壁的新加坡和韩国给了一些思路:
第一,用机器人。如果机器人能够在制造业等行业得到普及,就可以释放出大量人口用于养老服务等重人工的行业,甚至机器人在服务业本身就能替代一部分人能够干的活儿。
第二,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中国到年一共会有4.15亿老人,但其中有3.02亿是低龄老人。如果把这份劳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但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这件事儿确实需要相应政策,就业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这些基础制度的建设不是半年,一年能够完成的。所以得提前做,总不能等到劳动力真的短缺,各行各业都缺人的时候再着急做这方面的尝试吧。
工人日报发表这样的文章,提出这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我觉得是好事儿。另外,大家也不用担心低龄老人再就业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现在不会,未来就业人口短缺就更不会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也很理解现在网友的心情,大家在意的还真不是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的问题。如果喜欢工作,我当然可以工作到80岁。但是如果想退休,是不是有足够的养老金能够拒绝退休后的再就业呢?
作为一个投资理财博主,我始终觉得退休养老这样的事儿,我们自己就有一定的选择权,提前做好财务规划,也许你可以50岁就退休,然后开始享受人生。
就以去年年底国家大力推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来说,如果每年投入1.2万,连续投入30年,一共投入本金36万,能够获得平均年化7%的回报。在退休时这个账户里就有万,那个时候就算有人鼓励你再就业,你也有底气说不了。
当然,如果你非要跟我说,考虑到通货膨胀,30年之后万已经不值多少钱了。那你也可以选择多投入一些本金,再单独设立一个专门的养老投资账户来解决问题。但如果你说自己每个月连块钱都攒不下来,也不知道如何投资才能获得平均年化7%的回报。建议你去我的主页了解一下投资理财入门干货知识,妥妥的解决你的问题。
我是小八,我会定期分享基金投资干货,记得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