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两三万元的实地实习,五六千元的远程实习,这些价码,并非岗位对应的工资,而是想要获得它,求职者需付出的金钱。在现实焦虑的冲击与驱动下,“花钱购买一份实习”成了暗潮汹涌的灰色地带,更给诈骗提供了萌生土壤。
“没有名校光环加持,没拿过校内外大奖,能让你救自己的只有这最后一根稻草——尽快积攒实习实践经验!”寒假在即,除了忙于论文、求职的应届毕业生,不少还未进入毕业季的高校学生,也开始琢磨着为自己的简历“镀金”了。
拥有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是拿到高薪体面工作的加分筹码。利益驱使下,号称可以付费帮忙内推的机构、个人纷纷涌现。如出一辙的广告语精准挑动着学生的情绪,将就业焦虑提前再提前。
声称内推岗花钱“买”关系
身处二三线城市也能接触头部企业项目、用一段引以为傲的实习经历提升简历背景……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实习”“内推”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现大量宣称可助力进入名企实习的卖家。记者以北京一所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身份,联系上某求职机构。一位C女士问清相关信息后表示,“你必须得实习了,等到10月开始校招,你的简历上应该至少有两份实习经历。而且得是有点份量,大家都知道的公司。”
C女士为实习开价2万元
话锋一转,C女士称,一线大厂竞争非常激烈,招人至少要3个流程,每个流程至少筛掉30%。而通过她的内推,可以让学生进入到最后面试中。“只要你别表现得太差,问题都答出来,发挥到七八十分,就可以得到实习机会了。”
当然,内推前学生需要先将自己的简历发给她,匹配一个“差不多”的岗位,再依需求修改简历。一般技术、产品经理等要求比较高,运营则门槛低些。根据记者情况,她推荐了后者。“做过社团、策划过活动、运营过小红书、知乎账号,这些都可以写。实在没有相关经历,就写希望学习这方面经验也可以。”
C女士承诺,付费两万元,即可得到一份为期3至6个月的实习,并开具实习证明。记者追问,是否能理解成她认识公司内部的人,所付费用相当于“买”她这个关系?对方沉吟后表示肯定,并透露了两个比较有把握“找关系“成功的岗位,分别是某电商企业和某出行平台的运营岗。“很多员工其实是有内推名额的,他们基本可以自己来决定用不用你。实在没成功的话,费用也会退给你。”
琳琅满目的实习内推产品
“不提前收集信息,你根本不知道哪里能看到实习机会。等寒假有了时间,实习机会已经没有了。”除了直接出售实习机会的卖家,记者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