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优势 >> 正文 >> 正文

青岛女性就业困难仍存,四道壁垒亟需破除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4/21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风口财经记者李红梅通讯员闫梅洁

  为了解青岛女性群体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2月份在全市抽取户家庭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显示,女性就业参与度和工资水平整体偏低,仍存在隐性就业歧视、家庭牵绊较多、权益保障不充分、信息渠道单一等问题,亟需   本次调研共抽取户家庭,包含16岁以上常住人口人。参与调研的女性共人,其中16-3岁占28%,35-9岁占26.9%,50-6岁占28.8%,65岁以上占16.3%。

女性就业参与度和工资水平整体偏低

  女性就业参与度整体偏低。参与调研的人中,就业人数为人,占56.8%,其中男性就业比例为6.%,女性为9.3%,低于男性15.1个百分点。分年龄段来看,16-3岁男女就业参与度大体相当。由于女性35岁以后,成家育儿的担子逐渐加重,部分女性退出就业市场,重心向家庭转移,女性就业参与度逐步与男性拉开差距,35-9岁女性就业比例低于男性11.2个百分点。同时根据现行退休政策,男性60岁退休,女性最早50岁即可退休,因此50-6岁女性就业比例低于男性35.5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吸纳女性就业最多。目前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就业门路更加广阔,好工作的标准不再单一聚焦于稳定,求职者择业时,感兴趣、开阔视野、提升自我等方面都会成为择业参考标准。私营企业创新性、包容性、灵活性更强,有利于女性多角度择业。调研显示,就业的女性中,51.3%在私营企业上班,15%从事非农个体经营活动,12%在国有、集体企业上班,11.7%在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上班,5.8%从事自由职业,.2%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女性工作内容较为简单,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从职业来看,3.3%的女性从事的是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工作,21.7%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19.2%是办事人员,18.1%是专业技术人员。前三种职业均具有门槛低、易上手、强度小的特点。由于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女性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低于男性,调研显示,女性2月份平均工资81元,较男性平均工资元低了元。

  女性就业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家庭经济条件、传统教育观念等多方面影响,女性就业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很多女性完成义务教育后便不再参加文化、技能等全日制学习,而是选择直接就业。参与调研的女性就业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6.%,高中、中职学历占20.2%,高职、大专学历占比19.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3.9%。

女性群体就业存在四大壁垒

  就业门槛壁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女性社会地位逐步提高,但由于女性要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特别是“三孩”政策实行后,就业领域中的隐形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成为女性步入就业市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主要表现在女性就业参与度较低、再就业困难。调研中,3.5%的女性目前没有工作并且不找工作,高于男性1.8个百分点。其中,61.2%距离上一份工作结束已达3年以上。很多女性求职者反映,虽然雇主不会在招聘广告中明确表示只招男性,但面试时会询问婚育情况,对于已婚未育或仅有一孩的女性通常会以“不符合公司要求”为由不予录取。

  传统思想壁垒。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女性一直是照顾家庭、抚养子女的主力。很多女性在生育后会选择回归家庭,全身心照顾培养子女。同时,大多数退休女性虽然仍在壮年,但为了减轻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选择在家中照顾孙子女,不再进入就业市场。调研显示,无工作也不找工作的女性当中,25%是因为要照顾家庭。西海岸新区的马女士今年0岁,她表示爱人工作十分繁忙,经常出差,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虽然孩子都已经上学,但没有老人帮衬,家庭琐事牵扯精力,没有余力再找工作。

  就业保障壁垒。目前有工作的女性当中,雇员占79.3%。其中,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29.%,未缴纳保险的占32.8%,没有带薪休假的占3.8%。可以看出,虽然劳动法严格规定了劳动保障制度,但依然有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钻制度的“空子”,出现了大量不签合同、不交社保、无带薪休假的现象,导致女性就业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信息获取壁垒。当前针对女性出台的就业优惠政策日渐丰富,公益类岗位也在不断增加,但调研时却发现很多女性对就业红利并不了解,创业热情不高,找工作也局限于传统方式,找到合适工作的几率大大减少。调研显示,目前没有工作但尝试找过工作的女性当中,找工作时选择查询招聘网站的占57.1%,委托亲戚朋友介绍的占18.%,参加培训、实习、招考的占12.2%,直接联系雇主或单位的占6.1%,准备创业的占.1%,联系就业服务机构的占2.1%。

打造公平就业环境,提升女性竞争力

  优化就业保障制度,打造公平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强监管,强化落实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基本就业保障。积极出台“三孩”政策下女性权益保障政策,从社保、税收优惠入手,鼓励企业为生育“二孩”“三孩”的女性保留就业岗位及福利待遇。落实陪产假制度,让男性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分担抚养子女的压力。规范招聘要求,逐步消除性别歧视,打造公平的就业市场。

  提供多方位培训,提升女性竞争力。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为有意愿的女性提供家政、月嫂、保姆、手工艺品制造等多渠道、多门类、多层次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注重对失业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的思想引导,帮助其转变观念,提升个人能力和自信。鼓励女性勇敢走进就业市场,实现个人价值。

  开发特色公益岗位,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在社区设立工作时间灵活的公益性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全职妈妈和退休阿姨实现再就业。拓宽女性择业渠道,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加大对女性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从“人找岗位”向“岗位找人”积极转变,架起求职女性和人社部门沟通的桥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