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2岁的退休教师,她有42年的教龄,曾经是河南县城一所小学的资深老师。年中秋节前夕,她从老家来到广州,和女儿一起过节。本来打算短住的她,却被广州这座“超级城市”的风景和氛围所吸引,决定在这里长住。
但是,在广州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消费高昂的地方,她很快发现自己找不到生计。她想要继续从事自己擅长的教育工作,但却因为年龄超过58岁而被各个教培机构拒之门外。她不得不降低预期,甚至想去做保姆或者带孩子,但也没有人愿意雇佣她。
最后,医院做保洁员的工作,一个月工资元。这份工作让她觉得羞耻和不服气,也让她的女儿和亲友们感到惊讶和不理解。她说:“第一天去上班的时候,穿着统一发放的工服,我自己都接受不了,每天见人都觉得有点羞耻。”
她的遭遇并非个例,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低龄老人(60~69岁)选择退休后再就业,或者“退而不休”。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其中60~69岁老人为万人,低龄老人占全部老人的比重为55.83%。年10月,据发布的《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目前有68%的老龄群体有过退休后就业的意愿。
那么,这些低龄老人为什么要再就业呢?他们在再就业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呢?他们又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低龄老人再就业的动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
经济原因。对于许多低收入或者没有养老金的老人来说,再就业是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尤其是在消费水平高、物价上涨快、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城市里,他们需要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或者减轻家庭负
心理原因。对于许多有着丰富经验和知识的老人来说,再就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避免退休后的空虚和无聊。他们希望通过工作来保持活力和创造力,与社会保持联系,为社会做出贡献。
健康原因。对于许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