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给就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电视电话会议等精神,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强化政策应对,优化培训服务,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起来看吉林、福建、
广东、海南、重庆、甘肃
有哪些稳就业好举措
吉林
顶格落实纾困政策
“四措并举”稳定就业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稳就业遭到巨大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吉林省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政治责任,举全省之力、全员之力,坚决确保全省就业大局稳定。
全力以赴稳市场主体促就业
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出台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措施。随着国家两轮社会保险“降、缓、返、补、扩”系列政策出台,均顶格进行落实。截至7月初,全省已通过“免申即享”、资金“一键发放”经办模式,为参保单位直发稳岗返还资金8亿元,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8.5亿元。预计全年支持稳主体、稳就业社保资金可达亿元以上。
多措并举保重点群体扩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会同组织、教育、国资委等部门迅速出台了20条措施。一是深挖政策性岗位4.5万个。其中,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岗位2.5万个,增加基层岗位2万个。二是引导市场化就业10.5万人。三是扶持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四是就业见习、升学考研、征兵入伍等缓冲就业途径分流6万人,其中,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增加81%。目前,省属国企招聘任务已落实名,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招录岗位已发布1万余个。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务工增收行动,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力争全年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万人,6月底已完成.2万人。
资金投入鼓励创新增就业
择优扶持60个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50万元资金资助。鼓励高校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对10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分别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训中心”,搭建就业创业载体。对带动创业数量多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给予40万到万元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年内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基地个。持续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全年争取培训3.1万人。计划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目前已发放4.6亿元。
实施“想就业找人社、
缺人才找人社”工程助就业
持续推进“想就业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务创新提升工程,优化“吉人在线”平台功能,打造就业服务专员、人才服务专员和创业就业指导师队伍,已有名“两员一师”上岗,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月”活动,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线上招聘活动和直播带岗余场,共提供岗位16.7万个。力争全年压茬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场,定向推送岗位40万个以上。
福建
着力推进稳岗就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福建省聚焦“四抓四促”,想全做实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至年6月底,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6.1万人,占有转移就业意向人数的99.9%;成功培训6.9万人,占有培训意向人数的%。
着力抓优化,促政策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成果,政策衔接是关键。福建省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面梳理现有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5大类16条,对企业吸纳就业、组织劳务输出等群众获得感高的政策措施予以延续,保持脱贫人口就业领域扶持政策总体稳定,防止政策“急刹车”。
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政策找人(企)、服务上门”,对符合条件的,限时办结、快速到账,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帮扶政策落地落实。
印发政策口袋书、明白卡,张贴政策宣传海报,组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走访宣传,提高政策知晓面。
着力抓调度,促提升工作精度
一方面强化“实名制”跟踪管理。依托“福建省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实名制数据库”、“福建省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信息监测平台”,组织各地通过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对脱贫人口就业情况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常态化跟踪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返贫对象实名监测,主动介入帮扶,及时消除因就业问题增加返贫致贫风险。
另一方面强化“动态清零”调度。坚持“就业帮扶基础信息三摸底、就业帮扶台账三建立、就业帮扶工作三推进”工作标准,实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挂图作战”,对新增就业意愿、培训意愿脱贫人口实施三个月帮扶到位的“动态清零”机制,按月调度各地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进度。
着力抓帮扶,促就地就近就业
加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扶贫车间,引导适合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在脱贫地区设点立站。龙岩长汀打造“就业扶贫一条街”,带动全县建立高优农业、服装、鞋业、电子等扶贫车间25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余人。
不断创新公益性岗位开发模式,推广全日制、非全日制等多种类型公益性岗位,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和定期回访机制建设,确保公益岗位人员有活干、能干活。
着力抓培训,促增强就业能力
将脱贫劳动力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支持范围,推行“线上+线下”培训模式,推动脱贫人口愿培尽培、能培尽培。
推广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脱贫人口可通过电子社保卡领券并使用,参加培训时可以少垫付或者免垫付资金,推动脱贫劳动力由“靠苦力挣工钱”向“凭技能拿工资”转变。目前已向5万名脱贫人口定向发放具有认证、结算、管理等功能的电子培训券。
广东
稳主体扩岗位抓重点防风险
推动实现上半年就业局势稳定
广东省变中寻机、难中求进,顶格施策助企纾困,精准发力保障重点,多措并举守住风险,1-6月城镇新增就业67.9万人、超过时序进度,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狠抓助企纾困保岗位
顶格落实国家惠企纾困政策,大力组织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简化政务办事流程,创新实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动惠企资金“一键发放”“直投直达”,积极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截至6月下旬已累计为企业纾困减负超亿元。
狠抓“三项工程”提质量
实施“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发布“预制菜十条”,打造大师预制菜品牌。
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开展百万产业工人和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行动,推动“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
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开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培训,培育选树70家省级龙头、诚信示范家政企业,打造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家政。
狠抓精准帮扶稳重点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大力挖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等政策性岗位超28万个。推动就业岗位和政策进校园,实施民企招聘1+1行动,组织“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场。实施“南粤春暖”行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余场。完善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机制,对失业脱贫人口同步无缝落实再就业服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狠抓就业服务保用工
完善就业服务专员制度,开展“千名就业服务专员助万家重点企业活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等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今年累计为重点企业新招员工7.1万人,“全省重点企业云招聘”专栏发布空缺岗位10.1万多个。
组织“点对点”专车专列和包机活动,为家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异地务工人员到岗超15万人。
狠抓创业和灵活就业扩岗位
对创业者提供个人最高50万、小微企业最高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1-5月全省新发放贷款28.4亿元、贴息1亿元;累计建设认定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家。
在全国率先打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障碍,取消外省籍等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企业养老保险限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工伤保险。
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
狠抓风险防范守底线
建立跨部门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制定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防范应对总预案。密切 海南省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念好“缓”“返”“补”“扶”“拓”五字诀,打好缴费缓减、稳岗返还、资金补贴、就业帮扶、就业服务相结合的“组合拳”,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政治责任,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大局。
“缓”——缓减社会保险费
实施阶段性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保费政策,从5个特困行业扩大实施范围至农副食品加工业等22个困难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减半征收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执行期限至年4月30日,预计年将减征8.7亿元。从今年4月1日起,将全省各类建筑、铁路、公路等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从之前的0.9‰和0.8‰两类,统一降低至项目工程合同(含追加合同款)总造价的0.7‰,达到全国最低水平。社保费缓缴按全口径测算约72亿元。
“返”——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将中小微企业返还的比例由60%提高至90%,将大型企业返还的比例由30%提高至50%。推行“免申即享”,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以将资金直接返还到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账户。从今年7月1日起,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全省统一集中管理,享受稳岗返还政策的企业扩大至全省范围。预计今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约5亿元。
“补”——落实就业奖补政策
通过为企业提供补贴等“真金白银”支持,给足“用工红包”,实实在在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奖励补贴,每招用1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元。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就业见习补贴、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补贴、创业补贴等。鼓励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招用本省农民工,每招用1人,给予用工企业元/月、务工人员元/月的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6个月。年底前,阶段性实施高校毕业生扩岗补助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按每人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对创业者提供个人最高30万、小微企业最高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今年预计发放10亿元。
“扶”——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国有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要求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拿出不少于30%的比例招聘本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个,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服务基层人。
部署家政服务业、公益性岗位、南繁基地、农村产业融合等12项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专项行动,力争完成万农民工务工目标,最大限度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实现就业。
落实贫困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措施,建立就业帮扶基地(车间)个,带动就业3.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万个,兜底保障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近就地就业。
继续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和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保障寻找工作期间的基本生活。
“拓”——加强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
全省建成15个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实现就近为群众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综合服务,运行以来,帮助劳动力实现灵活务工上万人,年内争取每个市县至少建设1家。
打造“就业有我”招聘品牌,持续为各类用人单位和重点群体提供线上线下、紧密衔接的不间断招聘服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场次,参会用人单位家,提供岗位22.9万个。
建立“点对点、一站式”服务通道,成规模、成批次输送农民工返岗复工,今年以来“点对点”输送农民工人。
挖掘和培树农村“三支队伍”(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乡村匠人)人,带动就业人,进一步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重庆
多措并举稳住脱贫人口就业基本盘
重庆市通过机制保障、工作驱动、方法创新,推动实现脱贫人口返岗复工,努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外出务工75.9万人。
打好“主动仗”,
脱贫人口返岗出行实现“应出尽出”
一是一盘棋高效统筹推进。建立市级部门协调机制推动脱贫人口返岗复工工作。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春节前召开“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视频会议”,节后召开“全市就业政策业务培训会议”,实现全市上下“蜂窝煤”式无缝对接。建立脱贫人口返岗复工绿色通道,实现健康互认、劳务互助。
二是一张网摸清数据信息。完善脱贫人口信息系统,建立脱贫人口返岗复工统计指标体系,实时监测脱贫人口返岗复工数据。开发“实名登记系统”,建立返乡脱贫人口就业服务实名制信息台账。利用渝康码、电话、 三是一条龙服务返岗出行。在全国创新建立“实施分组编队、行前提醒、准备物资、出发签到、途中衔接、抵达对接”六步工作法,实行市级统筹、区县对接、专车直达,定制返岗专列,为脱贫人口准备口罩、食物等“出行爱心包”。“点对点”有组织出行(含火车、汽车、飞机)近1万人。
亮出“组合拳”,
企业用工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一是注重用工引导。印发招工工作指南0余份,规范送工方式,确保企业招送工有序进行。广泛开展年“就在山城送温暖、稳岗巴渝过大年”、年智能终端产业重点电子企业春节慰问活动。
二是注重工作督导。落实“一人一岗一责”,坚持抓好以先带后效应。倡导企业用工服务向脱贫劳动力倾斜。
三是注重岗位推送。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向全市劳动者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持续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上招聘不停歇”线上春风行动,充分释放1.4万劳务经纪人效能,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让“群众不出镇、岗位送下乡、政策送上门”。
深耕“责任田”,
脱贫人口就业实现“应帮尽帮”
一是优先复工。组织吸纳脱贫劳动力较多的企业特别是就业帮扶车间优先复工,稳住了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盘。深化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协调出台转移就业补贴等政策,通过“专车”输送到山东务工人。
二是优先招聘。向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民工开展政策宣传.6万人次,举办招聘活动余场次,提供岗位26.2万个,求职人数15.6万人次,意向成交2.3万人。通过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优先招聘脱贫人口,帮助脱贫人员顺利就业。
甘肃
三项“硬核”举措
聚力稳住就业基本盘
甘肃省坚持目标导向,注重部门联动,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服务,推出三项“硬核”举措,全力以赴保障就业大局稳定。
大力开展直播带岗,
拓宽高校毕业生求职通道
为缓解疫情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上下闻令而动,紧盯各类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招聘求职需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3月份以来,采取省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三级联动的方式,广泛募集优质岗位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长、高校书记校长、企业代表、知名网红纷纷走进直播间,为求职者推介岗位,为企业招贤纳才。人社直播带岗活动先后走进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为农林类、师范类特别是民族地区毕业生提供精准岗位对接服务。截至7月下旬,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直播带岗活动场,参与用人单位近1.2万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31.3万个,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超3.5万份。
积极推进省内东西劳务协作,
扩展农民工就业空间
充分发挥省内河西地区制造业和陇东南人力资源优势,推动省内东西劳务协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全省劳动力在省内就近转移就业。
3月初,启动省内东西劳务协作工作,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2份,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6月份组织召开省内东西部劳务协作暨技能人才供需对接座谈会,探索构建河西走廊经济带与陇东南经济带人力资源优势互补交流平台,推动职业培训机构跨域联合挂牌办学等工作,相关部门、技工院校、企业代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截至目前,举办各类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6场,吸引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6万余个。省内东西劳务协作新模式有效缓解了河西部分地区“用工荒”问题,也为因疫情可能导致的外省回流务工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
主动上门援企稳岗,
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为宣传推动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帮助中小微企业排忧解难、平稳发展,缓解“用工难”“就业难”问题,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专项行动,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援企稳岗工作专班,组建4个省级服务企业走访包抓组、58个市级工作组和若干个县区工作组深入企业上门服务,探索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政企贯通的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合力推进。
实行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交办、承办、督办和销号“三办一销号”制度,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存在的困难能够在政策范围内及时有效得到协调解决。截至6月底,共走访服务各类企业1家,累计落实“降、缓、返、补、扩”资金13.17亿元,以实际行动推进各项援企稳岗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应享快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