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丁守海中国就业市场的新现象新规律新趋势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6/26

来源:证券日报

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一改过去四平八稳的局面而变得扑朔迷离,调查失业率两次攀上5.3%却又很快回落。当前就业可以说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当前中国就业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的,包括六个维度:从行业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汽车、电子通信、纺织等六大制造业、建筑、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等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从地区看,东北和京津冀地区的就业形势最为吃紧。从所有制看,民营经济遇到较大的困境,就业增长大幅放缓,就业景气度下跌。从规模看,小微企业形势低迷,就业海绵功能弱化。从就业形式看,一些双创企业倒闭使自雇佣就业人数增长乏力;严格的城市管理体制使传统形式的灵活就业人数大幅下降,新就业形态能否及时补充还需时间检验。从劳动群体看,大学生就业压力创新高,但已接近洪峰尾期;20岁-29岁青年人失业问题最严重,特别是20岁-24岁尤甚。另外就是初中学历者。

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多重因素会冲击中国就业,其中既有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长期的趋势性因素,也有以贸易摩擦为代表的短期性因素,二者叠加交织,使就业形势的演变更加复杂。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这是短期的最大风险。贸易摩擦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很可能是非线性非均衡的:一开始由于加征种类并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再加上加征的幅度小,对就业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一旦美国将矛头转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并持续抬升关税,当达到一定临界点时,不排除某些行业在局部地区引发失业风险的可能性。现在最要防范的就是风险的集中释放。

在对美出口的行业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九个行业要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