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再就业 >> 再就业资源 >> 正文 >> 正文

安徽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助力社区居民实现

来源:再就业 时间:2023/4/20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月27日,安徽省政府举行“暖民心行动”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就业促进行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安徽近日出台《就业促进行动方案》,将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省域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当前,我省在促进就近就业、充分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就业结构性矛盾还较突出。”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炜介绍说,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失业风险上升,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压力增加,人民群众对就业服务需求增强。

为此,安徽省人社厅牵头制定了《就业促进行动方案》,提出以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缩短失业时间,推动更加充分就业,力争年40%以上、年7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目标任务。

围绕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方面,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提出年、年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分别达70%、73%以上,年均新增技能人才30万人,举办招聘会不少于1万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20万人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三公里”就业圈

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

按照方案,我省将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助力“家门口”就业,创新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

所谓“三公里”就业圈,是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主要解决社区内小微企业招工难、招工渠道不畅等问题,促进社区内因照顾家庭等原因难以外出就业的劳动者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已选择部分市县(区)的社区,开展了“三公里”就业圈建设试点,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充分发挥“三公里”就业圈在促进社区居民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安徽省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陈宏介绍,“三公里”就业圈将根据社区行政区划面积、劳动年龄段人口数量等制定服务方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大数据筛选等多种方式,摸排辖区内用人单位特别是“互联网+”新业态经济组织、小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经营实体的招工用工需求。引导符合条件的经营实体入驻线上服务平台,发布招聘岗位信息,提供供需对接、常态化招工用工指导等服务。

“使有就业需求的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以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推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陈宏说。

关键词:“一网通”平台

求职用工更加精准高效

如何帮劳动者找到匹配的工作,如何帮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方案中提到,要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建立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打造全省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扩大技能人才供给。

“在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方面,通过算法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提高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陈宏介绍说,加强企业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动态更新,运用后台大数据精准匹配、信息推送,推进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省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

通过政府购买信息化、精细化就业服务成果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改造、维护、运营公益性全省公共招聘服务平台,完善注册企业与注册求职者精准对接的功能,根据实现稳定就业的人数,对运营机构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补贴。其中,实现皖北地区劳动者转移到皖江地区稳定就业的,加大补贴力度。

同时,形成省市县一体的纵向服务体系,强化部门间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造适应群众需求的自媒体、直播平台等新传播媒介,构建多形式、多门户互为促进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广求职用工APP小程序,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

关键词:拓岗举措

今年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3万个以上

受疫情影响,稳就业保就业的压力增加,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内容。

记者了解到,就业促进行动在做好长期谋划的同时,围绕当前就业形势,提出“””拓岗举措。具体包括,对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在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万个左右、开发公益性岗位5万个的基础上,年,创新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社区管理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3万个以上,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业的人员,开发3万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同时,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3万个。

下一步,省人社部门还将会同相关单位细化岗位开发、补贴发放等有关事宜,指导各地尽快完成岗位开发,安置有需要的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

关键词:补贴

多项政策为企业纾困解忧

除了以上举措外,我省《就业促进行动方案》还明确了6项支持政策,包括“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全省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阶段性稳就业补贴、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等。

“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

此项奖补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的建设。一方面,对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推动进度较快、成效较好的3个市、20个县(市、区),由省级财政分别给予万、万元奖补;另一方面,明确各级财政资金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给予不低于元/年的奖补。

“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

这项补贴主要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三公里”就业圈作用,促进稳定就业、灵活就业,并按规定给予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全省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

此项补贴是在前面提到的安徽公共招聘网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推动市场化运营,鼓励运营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精准匹配服务,促进更多劳动者和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此项补贴政策除了已有的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之外,明确提出一项短期政策,即年因疫情防控实施静态管理7日以上的县(市、区),可对因疫情防控停产停业的中小微企业,依据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按元/人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旨在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减轻疫情对就业的不利影响。

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

此项补贴政策也是短期政策,根据各地开发的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就业人数,由省财政给予岗位所在地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以分摊地方财政在岗位开发安置方面的压力。

阶段性稳就业补贴

此项短期政策由各地结合稳就业实际和资金使用情况统筹考虑,可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

编辑王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