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君的话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校43名专兼职团干部分别与名就业困难且家庭困难学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在老师的一对一指导下,已有名学生成功找到工作。家庭困难学生就业难在哪?团组织又该如何发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毕业班团支部就业动员会
家庭困难学生就业阻力之一
“实习成本”
宁静是法学院届本科毕业生,一度她也曾为找不到实习机会、简历石沉大海而苦恼,法学院团委副书记、结对帮扶老师钟开炜了解后,通过校友资源为她争取到了一家律所的实习机会。
“那段时间钟老师先后给我推荐了5、6家律所和企业,里面有他之前自己面试过的,也有他家人的工作单位,还会经常给我讲一些求职技巧,对我帮助很大。”宁静告诉记者。
不久前,宁静成功入职一家深圳企业担任法务,对现在的工作她很满意,“这里环境、条件、工作都很好”。
钟开炜观察到,大多数情况下,家庭困难学生普遍勤奋上进,且有强烈的就业意愿,但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出师不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学生缺乏实习经验,对行业了解有限。
在法学生求职过程中,法院、检察院、律所的实习经历,以及各大企业的法务岗位实习都会为简历大大加分。
很多学生全国各地跑,履历光鲜。而家庭困难学生一来难以承担高昂的实习开销,二来原生家庭和社会关系也无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
“由于缺乏了解,这些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仅来源于书本和课堂,这也会导致择业期的迷茫和焦虑。”钟开炜说。
家庭困难学生就业阻力之二
“时间成本”
在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陈孝丁敬看来,除了“实习成本”,家庭困难学生还面临着高昂的“时间成本”。
在她结对帮扶的学生中,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刘(化名)同学。
小刘家里一共有姐妹4人,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一位妹妹已经过继给亲戚家抚养。
她原本打算报考公务员,但疫情原因导致省考时间一直推迟。如果考试推到下半年,在家庭经济条件的压力下,她没办法等那么久。
究竟是继续等待还是寻求其他出路,小刘难以抉择。
陈孝丁敬说,“我们也不能帮她确定哪种情况对她更有利。只能为她分析两种选择的优缺点,以及眼下的就业环境,引导她自己找出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最终,小刘还是选择重新求职,找一个既与专业相关,又能及时缓解家庭压力的工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前不久,她成功拿到了一家银行的offer。”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团委老师与就业帮扶学生交流
马依拉·买买提是行政管理专业届毕业生,由于疫情影响,寒假过后她迟迟无法返校,错过了校园招聘的黄金期。
“当时想找工作又找不到,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每天待在家里特别焦虑”。
那段时间,她也尝试了新疆公务员考试,但对于成绩没什么信心,一旦等来的不是好消息,那她的求职之路将难上加难。
公共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张黎明了解后,建议她可以考虑报考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个新思路一下子让马依拉眼前一亮。
“既能留在新疆,又有了一份工作,一举两得”。
在张黎明的指导培训下,马依拉顺利通过考试,她感叹,“多亏了老师的帮助,让我没有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家庭困难学生就业阻力之三
眼前利益拖累
与其他同学不同,小李(化名)原本求职过程很顺利,先后拿到了两份offer,但却碍于薪资过低,迟迟下不了决心。
收入过万是他改变家庭生活的保障,几千块的薪资对于其他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也许可以接受,但对于他还远远不够。
“很多时候,学生们求职过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