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背景
人才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了人才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各地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各地方政府为争夺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人才资源,纷纷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以吸引各类人才流入。
在各地的人才政策内容中,针对高校毕业生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给予生活补贴、提供人才公寓、放宽落户条件、提供见习机会、学习进修资助等具体的实施举措,希望用强有力的人才政策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借此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地方政府新一轮的人才政策对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才引进政策中不同类型政策是否侧重有所区别?对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哪类政策?人才对该类政策的认同是否对人才引进有显著积极作用?人才引进政策已成为社会 人才引进政策当中包含各方面吸引人才的补助。这些补助包括特殊人才经费,住房补贴,科研经费,安家费,面试交通住宿补助,实习补贴等,补贴项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可以看出各地人才部门在为人才引进补助方面做出的努力,各项补助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各级人才、各级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更多的比较更实际的利益。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政府的财力比拼。各地方政府针对不同人才引进政策中补助的设置是否各有不同,政府是否在设置不同补助时有不同侧重?是否是因为不同的补助对于达到人才引进效果是否不同?于此提出本文假设:
H1:人才引进政策中不同类型政策有所不同,且存在某类政策对人才引进的效果最大。
H2:人才对该类政策的认同对人才引进有显著积极作用。
H3:政策认同中情感认同相较于理性认知和行为倾向,更显著影响了人才流动意愿。
一、政策认同如何对人才流动意愿产生作用?
根据袁方成和李会会提出的认知—情感—意向:政策认同的生成机制(见表1)中所述:
表1政策认同的生成机制
在政策认同的生成和作用链条中,感知因素中的政策信息掌握程度和个体认知能力是影响认知认同的主要因素;利益是价值判断和情感认同的核心要素。认同主体的需要是政策认同产生的重要基础,人的行为通常由其最强烈的需要决定。
戴维·伊斯顿认为民众的政治认同在于“政治系统的输出满足了其成员的需要”。社会政治生活中受自身的利益诉求影响,只有符合并满足主体需要的政治因素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实现利益整合的关键;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者的信任是消解阻碍政策执行的控制性因素以及认同得以形成的关键。制度因素是规范和约束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能够通过影响个人偏好、目的和信息影响个体的选择行为。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的采集,首先是确定样本城市。本文的研究受访者分布于3个省会城市单位,按照调查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太原市、郑州市和武汉市。对调查地的选取,考虑了其代表性意义。三市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区分,根据《年各省省会GDP排行榜》(见下表),三市年度GDP在.25亿元、亿元、.1亿元附近,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三市分布在中部省份的不同地域,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政策认同和人才流动意愿。
其次,是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笔者通过线上问卷发方向形式,随机抽样了三地的18-34岁且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尽可能的保持个人特征方面的平衡。
最后,各地的受访者样本量为,太原市17人、郑州市17人、武汉市17人,总样本量为51人,符合量化分析的小样本数要求。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统计分析由研究者全程负责,有效确保了数据质量。表2是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表2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因变量为人才流动意愿,具体包括体制信任、机构信任、政策信任和人员信任。自变量为生活满意和政治效能感,生活满意包括家庭生活满意和工作事业满意;政治效能感包括意见听取预期、诉求重视预期和办事时效预期。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构建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并且各个指标经过克隆巴赫阿尔法信度检验在同一维度。各变量具体构成情况见表3。
表3各变量具体构成情况
人才引进——住房保障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当中包含各方面吸引人才的补助。这些补助包括特殊人才经费,住房补贴,科研经费,安家费,面试交通住宿补助,实习补贴等,补贴项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可以看出各地人才部门在为人才引进补助方面做出的努力,各项补助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各级人才、各级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更多的比较更实际的利益。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政府的财力比拼。
各地方政府针对不同人才引进政策中补助的设置各有不同,为何政府在设置不同补助时有不同侧重?是否是因为不同的补助对于达到人才引进效果是否不同?就这一个问题,作者从政策主体和政策对象两方面进行了文本和问卷的调查。
政策主体方面,作者随机抽取了年中3月份各地方政府发布的人才引进政策内容进行了汇总与整理,见表4。通过文本分析发现17条人才政策中,10条明确包含了住房保障政策。其次,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年6月中旬,已经有超过百城发布了各种人才政策。此外,与人才政策配套最多的是购房补贴政策,累计统计今年全国超过80城市发布购房补贴,加大了给予人才的租赁补贴、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力度。调查表明政策主体认为住房保障政策在人才引进政策的设置里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表4年3月各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内容
政策对象方面,作者利用微博小问卷调查程序,随机调查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81人。数据显示,认为人才引进政策中最影响其就业选择的是住房保障政策,占总人数的33%;26%的人认为创业就业补助政策最有吸引力;24%的人认为技术职能培训政策最重要;17%的人最在乎医疗保障政策。数据表明,作为政策对象的人才们也认为住房保障政策与其他政策相比在人才引进政策中占据首要地位。
三、住房保障政策认同与人才流动意愿的关系
政策认同向人才流动意愿的转化,存在着内在的结构性关系。本文主要考察了政策认同中理性认知与人才流动意愿的关系、政策认同中情感认同与人才流动意愿的关系、行为倾向与人才流动意愿的关系。
表5是政策认同中理性认知与人才流动意愿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earsonCorrelation),自变量为理性认知中信息掌握程度和信息处理能力。表中显示自变量信息掌握程度与人才流动意愿几乎没有相关性,显著性0.05,表示为不显著;信息处理能力与人才流动意愿产也几乎没有相关性,显著性0.05,表示为不显著。随着人才理性认知的增加,尽管皮尔逊相关性系数为0.17大于0,人才流动意愿的增强与理性认知并无显著关系。以上分析表明,对人才流动意愿,对于提升人才对政策的理性感知并无太大意义。
表6和表7是政策认同中情感认同与人才流动意愿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earsonCorrelation),自变量为情感认同中人才对住房保障政策的政策合理性、合法性和利益衡量。由于两个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因此分别考察两个自变量对政府信任的影响。
表6中皮尔逊相关性系数显示为0.**,0.,意味着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政策合理性、合法性的增强,人才流动意愿会随之显著升高。以上分析表明,对人才流动意愿,对于提升政策合理性、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
表7中皮尔逊相关性系数显示为0.**,表示自变量利益衡量与人才流动意愿产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且0.0,意味着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人才对政策利益衡量的增强,人才流动意愿会随之显著升高。以上分析表明,对人才流动意愿,对于各地方政府对于政策设置中考虑满足人才利益需求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综合表6和表7来看,人才政策认同中的情感认同维度对人才流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政府对于政策内容合理的制定以及充分采纳人才建议、考虑人才的利益诉求,对于人才流动意愿的提升作用尤为关键。
表8是政策认同中行为倾向与人才流动意愿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earsonCorrelation),自变量为理性认知中执行主体信任度和制度规范。表8中流动意愿与执行主体信任度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显示为0.*,P0.05,表示自变量执行主体信任度与人才流动意愿产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且0.0,意味着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人才对政策执行主体信任度增强,人才流动意愿会随之较为显著升高。其次,如表所示自变量制度规范与人才流动意愿的P值为0.,意味着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政策制度更加规范,人才流动意愿会随之较为显著升高。以上分析表明,对人才流动意愿,对于各地方政府关于制度执行者的管理和监察以及政策执行流程进行规范化具有重大意义。
四、结语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作者提出的三个假设部分得到了应证,且还发现了额外的结果。
假设一,人才引进政策中不同类型政策有所不同,且存在一类政策对人才引进的效果最大,成立。其中住房保障政策的影响作用最为关键,无论是从政策主体对政策设计的角度,还是从政策对象对政策认知的角度。
假设二,人才对该类政策的认同对人才引进有显著积极作用,成立。政策认同构成机制中,经过数据分析得到理性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倾向三者当中,情感认同和行为倾向对人才流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就意味着,人才对住房保障政策的政策认同对人才引进有显著积极作用。
假设三,政策认同中情感认同相较于理性认知和行为倾向更显著影响了人才流动意愿,不完全成立。经研究数据表明,理性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倾向三者当中,行为倾向对于人才流动意愿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情感认同对于人才流动意愿的正向影响排在其次,至于理性认知对于人才流动意愿几乎没有影响。
由此,本文认为在发展人才引进政策时可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