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服务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国残联于8-10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活动以“援助暖民心就业解民忧”为主题,以长期失业、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人等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集中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帮扶一批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活动启动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推出一系列创新、暖心举措,全力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取得积极成效。
吉林
突出“快”,下好先手棋。迅速成立工作专班,会同相关部门深入一线开展用工需求摸排,指导各地全面开展岗位征集,以“送岗位进社区”为主题,率先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为暖心活动营造良好的开局。
突出“实”,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专员和人才服务专员两支队伍作用,集中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入户排查摸底,建立援助对象实名制信息台账,实行服务专员“一对一”包保帮扶,做到了人员底数清、基本信息清、帮扶情况清。
突出“准”,用好组合拳。积极落实“四个1两兜底”。即为援助对象至少提供1个就业岗位、1次职业指导、1场政策宣讲、1项培训信息,对难以市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兜底、对基本生活困难的临时救助兜底。
突出“暖”,画好同心圆。线上,依托“”服务平台设置专区,不间断地提供适合援助对象的就业岗位。线下,聚焦“小规模、多频次、精匹配”,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积极开展“就业援助直通车”“送岗大篷车”“就业驿站”“送岗上门”等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共举办专场招聘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个。
山东
建立两项机制,一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动企业与失业人员较多的社区结对,组织人社系统干部与就业援助对象结对,提供就业岗位和针对性就业服务,促进重点援助对象更好就业。二是建立服务下沉机制。健全落实服务信息普遍告知、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帮扶、服务找人、政策找人等“十项制度”,向援助对象和用人单位精准推送援助政策,推动“一揽子”援助政策下沉提效。活动开展以来,走访慰问援助对象人次,基本实现了援助对象走访服务全覆盖。
实施四项举措,一是实施即时援助。通过走访摸排、联系对接、数据比对等,最大程度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就业援助对象名单,即时提供就业援助。二是实施兜底援助。结合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因需设岗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人。三是实施包保援助。确定一批就业不充分或工作基础薄弱的重点社区,建立市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定点联系包保制度。四是实施常态援助。进一步健全基本就业服务援助+专项就业政策援助+特定群体就业援助+急难就业援助的“四位一体”就业援助制度体系,常态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安徽
夯实“实名制”台账。依托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推进民政、教育、残联等数据交互,开展登记失业人员、重点群体与低保家庭、持证残疾人数据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认定为援助对象,在信息系统内建档立卡,确保就业援助工作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
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以基层社区为“圆心”,以社区周边三公里为“半径”,构建就业服务圈,织密辐射全域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把就业援助细化落实到基层社区,让援助对象在“家门口”享受就业服务,实现就业创业。
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引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团队,摸排用人单位招工用工需求,发掘各类招聘岗位,补齐基层人手不足的短板,提升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推送“个性化”政策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对各类服务对象进行“画像”,为服务对象定制并推送符合其需求的政策服务信息,进一步增强就业援助的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
开展“针对性”就业帮扶。以社区为单位对就业援助对象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社区就业专管员、第三方就业指导师等根据线上数据资源分析,上门开展线下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针对性就业帮扶,变“被动”为“主动”,让服务更暖心。
河南
多措并举,放大“暖心活动”叠加效应。印发“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七条,全力保障困难群体兜底帮扶。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以技能强省提升困难人员就业能力。建立大龄人员优先安置、特殊群体二次安置、临时岗位托底安置“3类机制”和信息监测平台,实现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一对一”精准服务。
精准施策,促进困难人员暖心就业。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开展社区“就业坐诊服务”,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打造“就业红娘”直播间,举办多频次“人才夜市”,开展“局长直播带岗助力招贤纳才”专场活动,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
提质增效,推动就业服务再上新台阶。大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打通基层就业服务最后“一百米”,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个。推动零工市场建设,支持各地至少建成1个规范化零工市场,保障大龄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甘肃
精准匹配送岗位,搭建平台促就业。启动组织省市县三级“百名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暖心行动”,举办“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百名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直播带岗服务老兵”等专场活动,促进人岗精准匹配。
靶向扶持促创业,兜牢底线惠民生。实施“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聚焦困难群众特点,精准推送一批优质创业项目,吸引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参与。依托社区开发一批爱心理发员、便民商业、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性岗位,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群众采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走访慰问送关爱,动态帮扶稳岗位。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就业访民生、听民情”等暖心关爱活动,深入社区、乡村,送温暖、拉家常、讲政策,为困难人员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专项行动,深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家中小微企业,采取上门服务、政策宣讲、用工指导以及“陇原惠岗贷”低息资金扶持等方式,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稳岗扩岗,吸纳就业困难人员。
重庆
用好大数据,提高就业帮扶精准度。依托重庆市人力资源信息库开展登记失业人员、重点群体与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持证残疾人数据交互,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认定为援助对象。通过大数据比对,主动查找符合政策享受条件的对象,推行政策直补快办。通过重庆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匹配困难人员求职意向、技能水平,以短信、 依托大联盟,增强就业帮扶有效性。发挥就业服务联盟、创业联盟、培训联盟作用,整合企业岗位资源、创业项目资源和全市余家培训机构资源,高效开展人岗精准对接、全流程创业服务和针对性职业培训。活动开展以来,组织开展困难人员招聘对接场次,帮助名困难人员成功创业,培训困难人员人。
搭建大平台,促进就业帮扶多元化。大力发展就业载体,创建市级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地3个,在务工人员聚集地规范建设零工市场36个,帮助名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积极增设爱心岗位,依托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中型企业,设立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4.1万个,定向招聘困难人员。加快推进“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便民服务圈建设,优化布局就业服务网点,帮助困难人员就近就业。
本期编辑:王瑶
我知道你在看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03.html